(资料图片)
交汇点讯 在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的“吴旌劳模工作室”里,一张工作台上放着光纤、剥纤钳、尾纤适配器、3D打印的零配件……最近,管线专业技术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旌,正在做“光纤耦合器”升级迭代研究。
他从业26年,见证中国信息通信行业的大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我国从光纤光缆生产大国迈向光通信强国,一条条光缆铺起“信息高速公路”,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给人们丰富美好的“数字生活”。
吴旌记得,2012年“光纤到户”开始推广,他和同事专门到淮安、无锡部分地区调研,了解故障情况、分析故障原因、研究如何降低障碍率,形成研究报告,为电信运营商推广光纤到户提供指导。十年来,中国移动通信从走向4G时代到大力发展5G网络,固定宽带由几兆、百兆向千兆持续升级,不仅基本实现“光纤到户”,而且逐步向“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桌面”发展。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91万公里,相较于2012年的1481万公里,长度增加约2.9倍。截至6月末,江苏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31.7万公里,光缆线路长度排名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2.8倍。作为基础设施的通信光缆不仅越铺越长,而且早已不是昔日的能级——光缆芯数越来越多,光缆通信容量增大、传输带宽增大。
随着工程量增加,光缆施工质量也在提升。施工中,需要把每盘两三公里的光缆接续起来,而接续质量直接影响信号传输和光缆使用寿命。他打了个比方:“光纤连接点的‘疙瘩’产生的衰耗要小,要像没有‘疙瘩’一样。”
为把控质量,2014年吴旌团队研制出“手持光纤耦合器”,方便在施工现场实时检测光纤接续状况。2016年12月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对光纤接头衰减限值作出明确规定。吴旌说:“施工标准有所提高,‘手持光纤耦合器’需要升级改造。”
吴旌介绍,2017年公司成立“吴旌劳模工作室”后,他有了较多的时间从事培训、创新工作,便结合自己丰富的一线查障经验,针对改进接续工艺、提高接续技术的实际需求,带领团队做研究。2020年,稳定性更高、使用更便捷的第二代产品“电动光纤耦合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工作室有7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两个项目先后摘得江苏省通信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立足设备、技术的改良,吴旌在研发第三代“光纤耦合器”之际,还开始软件领域的创新探索。“测试光纤接续损耗,需要填写和处理大量数据,目前只能人工操作,过程枯燥、效率很低。”吴旌说,“我想让计算机填写和处理测试数据,减少基层项目经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吴旌等通信人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实习生 杨雨彤
关键词: 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