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一起来认识文蛤。
推荐语
(资料图)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通海安市隆政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杨丽。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我想介绍一种和立冬有关,也是我们江苏沿海地区常见的动物——文蛤。
立冬是冬季的起始。此时,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人们开始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立冬时节,天气也结束了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过渡。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立冬时节,水开始结冰,大地开始冻结,野鸡跳入水中成为颜色艳丽的“蜃”,这个“蜃”,指蛤蜊。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野鸡和蛤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不可能相互转化,上述的“三候”可以看作一个美丽的传说,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对季节和万物的美好想象。
在我的家乡南通,蛤蜊十分常见,其中,以文蛤最多,在浅海和沙滩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文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南通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南通有道传统名菜叫“天下第一鲜”,实际上就是炒文蛤。
了解,友好,相伴,地球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守护!
——杨丽的故事
今年33岁的杨丽是南通海安市隆政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2011年,还在读大学的她因一次交通事故而下肢伤残。随着伤口慢慢恢复,杨丽装上假肢,重新开启人生征程。2018年,她通过层层选拔,被录取为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
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基层扶残助残的主力军,是联系残障人士与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协调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特殊教育、信访、法律维权等工作;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组织残疾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杨丽和同事日复一日,坚守在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岗位上。
“我愿帮助残障人士认识到,人生有更多可能性。”杨丽说,她对服务的不少肢体残障人士感同身受,常常向他们普及佩戴假肢的知识。同时,作为海安最早一批C5驾照持有者,她还和服务对象分享考驾照的经验和方法,鼓励他们乐观进取,努力做到生活自理。
——知识多一点
袖珍的外壳
文蛤又名花蛤、黄蛤,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动物。文蛤的壳似由两个三角形拼接而成,两壳大小相等,壳长略大于壳高。文蛤的壳质地坚硬,外部表面光滑且膨起,其上覆盖有锯齿状或波纹状的黄褐色花纹,壳的内面呈白色。
文蛤有什么习性?
文蛤的摄食方式为被动滤食,它们并不会锁定某个特定猎物进行捕捉,而是让进食器官始终保持开放状态,从身边的海水环境中摄取大小合适的食物。文蛤的主要食物有小球藻、圆筛藻、舟形藻、菱形藻等浮游及底栖单细胞藻类,以及一些水生动物的幼体和卵。
文蛤多生活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和泥沙滩中。文蛤具有随水温变化或个体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通过分泌胶质细带或囊状物,文蛤可以使身体在水中悬浮,再借助潮水力量和足部伸缩,它们就可以顺着潮流方向移动了。
极致鲜美,营养丰富
文蛤肉质细嫩,十分鲜美,是贝类海鲜中的佳品,素有“东海第一鲜”的美誉。文蛤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煲汤、生煎、烩炒、烹制、酒醉、制酱、晒干风味俱佳。
文蛤的壳也有妙用,不少读者小时候曾接触过“蛤蜊油”,即将润肤化妆品装在文蛤壳中售卖,非常有趣。文蛤壳由于坚硬、小巧、易获取,在中国是传统的装盛化妆品和药品的容器。
采写:金亦炜
通讯员:陈保平
美编:杨晓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