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交汇点讯 12月20日,位于南京秦淮区瞻园路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将特邀永陵“二十四伎乐”穿越千年、跨越千里而来,届时在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乐器的诉说中,为南京市民徐徐展开一幅唐代宫廷燕乐的瑰丽画卷。
五代十国(907-979年)时期,王建(847-918年)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907-925年)。王建的陵墓即为永陵,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墓。在所有出土文物中,王建棺床东、西、南三面石壁上雕刻的“二十四伎乐”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乐伎分别演奏种类不同的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全国少有的、考古出土的完整五代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唐代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高峰时期,永陵棺床石刻中的“二十四伎乐”是迄今所见唐五代音乐舞蹈文物中最全面系统和最直观真实的一组。这支乐队中有舞伎2人、乐伎22人,演奏的乐器多达20种23件,融合了胡乐(主要是龟兹乐)和清乐(汉族传统音乐)两大系统,在我国同类文物中,乐舞场面最大,乐器种类最多,气势最为恢弘,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壮阔场景及兼容并蓄的特点。
本次展览将展出根据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仿制的唐代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乐器,将“二十四伎乐”从石雕浮像上请下来,重返人间,展现一幅唐代宫廷燕乐的华丽盛宴。展览分为兼收并蓄、清商相和、乐府新声、古乐传承四个部分,共展出各类展品三十余件。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本次展览希望通过管弦丝竹之音对唐音风韵的再现,让观众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古代音乐历久弥新的魅力。
展览开幕后,还将邀请永陵博物馆专家以“二十四伎乐”为题为进行音乐文史讲座,并为公众带来以音乐品鉴为主题,结合“赏析、表演、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