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年伊始,我省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在无锡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教育家一样尊重实业家,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营商环境”。作为民营企业“重镇”和实体经济“沃土”,无锡此语释放出尊重爱护企业家、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鲜明信号。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安徽宣城政商恳谈会上,22位企业家成为会议的“座上宾”和“主角”。宣城市委书记开门见山,“大家可以向我们吐槽,向我们建议,甚至向我们举报。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讲表扬的话”,鼓励企业家们直言困难问题、表达意见建议。这些说法和做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氛围,值得肯定。
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尊重企业家、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本不该成为新闻。此类话题屡屡成为新闻并引发热议,这一方面说明,尊重企业家很重要,在当前全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的形势下,企业家的地位更加凸显,尊重企业家的意识、对涌现更多企业家的呼唤与期待更加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企业家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有时,企业家们即便当上了“座上宾”,也可能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形式大于内容。
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姿态。请企业家当“座上宾”,不仅仅要体现在会场上、讲话中、文件,更要体现在各级干部的心坎里、大脑深处,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对待企业家和民营企业还有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契约精神,招商的时候说得千好万好的,企业落地之后却变了脸、难兑现;法治意识淡漠,上一任签好的合同,到下一任那里就有“不买账”的风险;服务意识不强,担心与企业家交往给人不好的联想,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诸如此类,伤了企业家的心,也不利于地方发展。事实上,地方是否尊崇企业家,企业家们眼睛是雪亮的,也会以实际行动“用脚投票”。
尊重企业家,就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沉下身子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难题,真正让企业家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雨中送伞”的贴心。近段时间,南京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创设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专项贷款产品;无锡对全市108余万户市场主体“一碗水端平”,对企业各类困难诉求“一条龙服务”;苏州出台“稳岗十条”,拿出真金白银鼓励重点企业稳岗稳产,这些政策就赢得了企业的欢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体谅企业家的不易,多给他们力量和信心,和他们并肩面对挑战、渡过难关、抢抓机遇。
尊重企业家、呵护企业成长,除了“施肥”,还要“松土”。除了政策性扶持,企业家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尊重企业家”应该成为常态和习惯。让各路企业家大显身手、各显神通,政府要规范好自己的权力,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努力建设“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营商环境。同时,要提升企业家话语权,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度时,充分重视企业家的建议权、参与权、话语权和评估权,使得各类政策能够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问题,呼应企业心声。
(陈立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