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汇点讯 近年来,江苏通过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让专家优质资源下沉等方式,强基层、保基本,逐步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回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方便地看上病、看好病。
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完善分级医疗体系,规范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发展,提高基层首诊率。
医联体、医共体,怎么让百姓不出远门看上好大夫?省人大代表、建湖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晓波这样分析——
医联体、医共体是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然而医联体、医共体还属于面世不足两年的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真正让集中在特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院,切实方便老百姓就近看病就医。
2013年,在县政府主导、县卫健委牵头推动下,我们率先在省内成立了以我院为龙头,联合6所镇(中心)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室成立医疗联合体,目前成员单位已达15家。以我们医院为例,2021年,我县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先期在我院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试点,2022年,成员单位已增至3家。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医院专科建设,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与设备装备方面。
我们坚持上联下通。重视与建湖籍在宁、在沪医卫专家联系,每年定期邀请专家来院义诊,方便群众就医,医院先后成立了22个“名医工作室”,同步推动医院技术水平进步;先后与省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苏北人民医院、中大医院等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方便群众就医。
下通方面,选派县内群众认可度高的专家定期到医联(共)体成员单位坐诊、查房,安排高级职称医务人员长期驻点医联(共)体成员单位,带动成员单位能力提升,方便群众在基层就诊。免费接收医联(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加速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和管理内涵质量同质化管理,逐步实现医共体人财物一体化管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文 万程鹏/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