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江苏多家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及社教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博物馆里过大年”。今天,我们来看看博物馆里展出的精彩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吧!
一件大银盆,千年之前,它制作于润州(今镇江,下同),被进贡到长安(今西安,下同);千年之后,它又重回故里,我们可到镇江博物馆举办的“盛世风华——大唐地宫的惊世宝藏”看看这件皇家重器的传奇经历。
(资料图片)
记者从镇江博物馆了解到,这件名为“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的文物,口径46厘米、足径28.5厘米、高14.5厘米,于1987年在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由法门寺博物馆收藏。
记者看到,盆外两侧铆接两个天龙铺首(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口衔海棠花圆环,环上套接弓形提手(提器物的把)。
内侧盆底錾刻(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一对以鸳鸯为中心的阔叶石榴大团花,外侧盆底錾刻“浙西”二字。
“浙西”蕴含着什么意思呢?据镇江博物馆专业人士介绍,这个银盆应当是浙江西道润州的产品。在考古发掘中,镇江地区出过不少唐代的金银器。如镇江甘露寺塔基所出的金棺、银椁,丹徒丁卯桥出土的成批银器,这些金银器应是当时润州本地制作的。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七月,敬宗向浙西索取“银盏子妆具”,据当时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的奏章说,用于打造银器的银是派人从淮南买来的。可见最迟在中唐以后,浙西道治所位于润州,已是晚唐南方金银器制作中心,说明当时南方金银器制作水平已不低于宫廷作坊,反映了唐代匠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而这件银盆,为唐僖宗时供奉品,很可能是懿宗或信宗向浙西宣索来的。由于佛诞节常常会举行浴佛仪式,此盆有可能为浴佛盆。唐代宫廷的金银类盆形器,主要为盥洗之器。在唐诗中有不少与金盆相关的内容。宫女为迎驾皇帝而以金盆盥洗做准备,如唐代和凝《宫词》:“盆初晓洗纤纤,银鸭香焦特地添。”
皇室新生儿出生三天后,要举行“洗儿礼”,即“洗三”。仪式上皇帝等人会为在场人员赏赐金银钱,俗称“洗儿钱”。唐诗中有为岐王之女举行“洗三”仪式的描写:“贵妃生,嫛婗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唐代张谔《三日岐王宅》)
这件银盆很有可能就是举行“洗三礼”的器物。
据介绍,此大银盆集浇铸、模冲、煅打、錾刻、鎏金、铆接等多种先进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造型宏大。纹饰细腻工整,线条舒适流畅。特别是盆壁内外的錾刻,似透雕而成,是法门寺金银器中制作工艺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是目前所知唐代同类金银容器中最大、最华美的一件,也是唐代金银器的极品。
记者从镇江博物馆了解到,“盛世风华——大唐地宫的惊世宝藏”集结了陕西地区3家博物馆以及镇江博物馆的精美展品共117件(组)。其中珍贵文物98件(组),包括一级文物40件(组)。在这117件(组)展品里,以宝鸡法门寺地宫、西安何家村窖藏及镇江丁卯桥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为主,这也是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的首次联袂展出。
常州博物馆的“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览,则通过七个单元分别讲述唐都长安城的布局规划、长安城中各种身份的居民,及长安人的服饰、器用、饮食、出行和娱乐活动。展览遴选了来自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唐代文物共130余件(组),包括建筑构件、墓志(拓片)、陶俑、饰品、铜镜、日用器皿等品类,透过这些精美文物,可以感受唐都长安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三彩童子叠置伎俑,反映了中国一千多年前的杂技艺术。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春节依然开放,永陵“二十四伎乐”穿越千年、跨越千里而来,在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乐器的诉说中,为南京市民徐徐展开一幅唐代宫廷燕乐的瑰丽画卷。
五代十国(907-979年)时期,王建(847-918年)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907-925年)。王建的陵墓即为永陵,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墓。在所有出土文物中,王建棺床东、西、南三面石壁上雕刻的“二十四伎乐”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乐伎分别演奏种类不同的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全国少有的、考古出土的完整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本次展览将展出根据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仿制的唐代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乐器,将“二十四伎乐”从石雕浮像上请下来,重返人间,展现一幅唐代宫廷燕乐的华丽盛宴。展览分为兼收并蓄、清商相和、乐府新声、古乐传承四个部分,共展出各类展品三十余件。本次展览希望通过管弦丝竹之音对唐音风韵的再现,让观众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古代音乐历久弥新的魅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