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胡某宇事件,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凸现。与此同时,各地中小学近日陆续开学,多地发布学校开学要求和工作安排,不少教育部门提出加强“心理关怀”和“心理健康自测”等要求。
虽然两件事并非必然关联,但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学期,守护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孩子们的“心”快乐保驾护航,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有研究表明,低社会支持将增加个体的抑郁易感性。其中,社会支持涵盖外界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资源”,包括来自同伴、学校、社会机构的支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加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开学前一天,不少同事收到学校发给家长的开学寄语,特意提出让家长们不要“碎碎念”,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让孩子们在新的学期寻找“心”快乐。同事说起来,这还是孩子上学十多年来家长第一次在开学前收到“心理提示”类提醒,往年收到的更多是让孩子赶紧补完作业,整理好书包等。这则消息让家长们很有感触,大家在群里的回复也积极了起来。
新的学期,也是新的开始。在经历了“疫情转段”和“超长寒假”,多地教育部门在开学之初纷纷要求加快做好学生心理调试。如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校在春季学期开学前后,要做好“心理关怀十件事”,学校将通过家访、召开线上家长会、一对一师生温馨谈话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全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福建省要求学生返校前一周开展健康自测。不少地区要求开学后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主题班会⋯⋯疫情新阶段,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可见一斑。
寻找“心”快乐,拥抱新学期。当然,重视心理健康,不能仅在学期伊始作为寄语出现,更应该贯穿我们教育始终。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并健康成长。(刘海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