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汇点讯 3月9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发布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62头,调查队一年内还观测到幼豚11头次,说明南京长江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占干流长江江豚总数量的10.4%,是整个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较高的江段之一,江豚数量约为长江江苏段江豚总数的一半。本次调查结果较2017年的约50头江豚数量相比,增长24%,年均增长率4.4%。南京长江江豚呈聚集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潜洲、大胜关长江大桥和子汇洲附近水域。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干流约595头。
“作为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城区中心江段能够近距离观赏到长江江豚自然群体的大城市,南京基本实现了江豚天天见!”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告诉记者,春季在南京下关码头,上午9时至11时、下午2时至4时,市民凭肉眼就能较容易观测到江豚。
科学调查数据佐证市民的直观感受。为加强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保护,南京开展保护区设立以来的首次全面资源“摸底”。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张俊介绍,调查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开展,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附近水域(含洲滩)。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长江江豚及生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生物学特征、资源量现状及时空变化等。
保护江豚,不仅是保护个体,还要恢复整体生态环境,让其有充足良好的休憩觅食环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介绍,调查发现,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有浮游植物183种,浮游动物54种,底栖动物58种,鱼类64种,且分布有珍贵濒危物种,例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鳗鲡、鳊等鱼类。
为保护好江豚,南京在国内首创并应用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建立首个长江干流长江江豚原地应急救护体系,开展长江江豚活动习性和栖息地环境研究。此外,南京打造“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守护江豚之都”“江豚保护主题林”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品牌,持续挖掘长江江豚保护文化内涵。去年10月24日,南京联合镇江、马鞍山两省三市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跨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制度。
本次调查由江苏省林业局指导,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组织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具体承担,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高校和社会组织协作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先行示范区、水生动物保护区智慧管理技术标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三大目标,持续讲好南京的江豚保护故事。”张瑞忠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张琦/视频
素材来源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