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木屐,大家普遍都会想到穿着和服踩着木屐、走着小碎步的日本人,这种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人们会把木屐看作为日式生活的标志物之一。事实上,木屐这一鞋式的起源地在中国,有着明确的中国文化属性。
近日,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的专家讲座中,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锋在《另眼相看:使者眼中的南朝都城——建康》演讲中讲述了外国来使眼中建康(今南京)的日常生活,寻觅六朝时期木屐发展、演化的历史踪迹。
在六朝,除了官员正式上朝的要穿靴子以外,人们普遍穿木屐。据张学锋教授介绍,木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300—4300年间的良渚文化时期。在南京,东晋时期的地层中,尤其是秦淮河两岸,经常会有木屐出土。
【资料图】
出土的木屐共有两种形制。一种整体呈长方形,一般供男士使用,另一种是细椭圆形的,多为女性使用。木屐“男方女圆”的规制在传到日本也被保留了下来,他们所穿的木屐与六朝建康城中出土的木屐几乎一模一样。
六朝人有多爱穿木屐,史书中也有所记载。讲座中,张学锋教授还分享了几个六朝名人与木屐的趣闻。
阮孚是“竹林七贤”阮咸的儿子,阮籍的侄孙。“阮孚性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有人去看望阮孚,看到他正在给木屐打蜡。“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一边磨一边在叹息,不知道一辈子能穿几双木屐。
曾任乌程(今浙江湖州)令的虞玩之曾一双木屐穿了二十年。齐高帝萧道成镇守东府,“朝野致敬,玩之犹蹑屐造席子”,虞玩之竟然穿木屐去赴宴。高帝拿了木屐亲自来看,那木屐已是被火所熏黑过,横斜的芒草扎脚,屐带断了用芒草接了起来。便问他:“你这双屐已经穿了几年?”玩之回答:“开始穿官服时,任征北将军的属官时买的,已穿了二十年,贫穷士人不容易置办它。”
东晋丞相谢安是个典型的北方人,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万兵力击退号称拥有百万的前秦军队。接到侄子谢玄发来的捷报时,谢安正在下棋,他淡定地说:“小儿辈大破贼归矣。”下完棋谢安返回内室时,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兴奋,木屐撞在门槛上,屐齿都撞断了。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留下的名句,谢公屐就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发明。谢灵运对木屐情有独钟,他喜爱爬山运动,为便于上山下山,他发明了可以随时拆装前后两个屐齿的活齿木屐;上山时拆除前齿留后齿,下山时拆除后齿留前齿,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衡,也会更省力气,方便爬山行走。
由此可见,木屐在六朝时期有多么受欢迎。所以,外国使者在建康街头看到的男女老少,只要不是正儿八经上班的官员,几乎都穿木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木屐在我国基本上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但起源于中国的木屐,却仍然在日本继续流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