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得了罕见的癌症该怎么办?肿瘤全身转移被医生判定只能再活几个月了该怎么办?媒体人师永刚的新著《无国界病人》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答案。
“苦难的来临总是静默的、迅疾的、锋利的、倾覆的”,一次普通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把师永刚抛出了正常生活的轨道。找最好的医院手术,术后3个月复发,四处寻找救命神药,卖房筹钱去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作者掉进了命运布下的陷阱,但他以惊人的意志顽强自救,展开了一场似乎毫无胜算的、艰辛而痛苦的生命保卫战。
《无国界病人》记述作者自己患病治疗的曲折过程,特别是他在美国长达8年的求医经历。书中有很多实用知识可供后来者借鉴——毕竟,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据说超过400万,在这“缺少一个看病GPS”的人世间,能得到一本先行者写下的指南也是幸事。对于广大普通读者而言,通过这本实录,也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得到诸多启示。
“当你成为一个癌症病人的时候,你的身边竟然会出现许多你以前不知道的隐形肿瘤病人。”生病似乎是件羞耻的事,患者及其家人常会把它当个秘密藏着,除非是在相怜相惜的病友之间,才会无所顾忌地倾诉与交流。在《无国界病人》整体沉郁的基调中,最为温馨的场景也是发生在病友之间。
病人们在休斯敦集聚出了一个“中国癌症病人村”。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坐在村里泳池边的橡树下喝茶聊天,交流各自的治疗进展,交换各种有用的信息。患肺癌的老王会多带几个空杯子来,方便临时加入的病友。他也会提醒病友注意仪表整洁,“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来自上海的谈姐,每逢新病友到来,都会送上一碗亲手包的馄饨。而当谈姐治疗失败决定返乡时,大家成群结队赶来为她送行。来自常州的老顾和来自嘉兴的老朱,虽然治疗结果是一生一死,但两人的儿女却在这异国他乡陪护病人的过程中互生情愫,结成夫妻……
“同药不同病,同病不同命”,就算是在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癌症治疗中心,绝大部分病人仍然躲不开残酷的结局,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临床治愈,而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个幸运者。两次手术,四次复发,两个周期的大剂量化疗,四年的临床药物试验,其间辛苦,难以言表。作者悟道:“生病是一段误入的歧途,而治疗就是怀揣信念的跋涉。”他抱着死也要死个明白的信念,不断地学习求知,研究自己的疾病,把握好治疗中该坚持的和该放弃的。上苍也许是被他的坚韧所感动,最终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生命是个礼物,健康弥足珍贵,或早或晚,人们都将失去它们,但正如此书扉页上引用的诗句所言:“在大风中紧紧抓住你的帽子/紧紧抓住你的希望/别忘了给你的钟上发条/明天是新的一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