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目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有媒体关注到,在一些会议现场,桌面上放着一叠叠打印工整、装订整齐的材料,汇报者逐字逐句、照本宣科,听者例行公事、洗耳恭听,旁观者似乎已见怪不怪。如此汇报,给调查研究质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搞好调查研究要多多深入基层一线,也离不开听取汇报。对汇报方来说,必要的准备,能够聚焦重点,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工作成绩和不足,从而帮助调查研究人员较快掌握情况。不过,在具体调研中,也出现不少“照本宣科式汇报”。比如,有的汇报喜欢倒插笔画、预设结论,惯于“带着观点找数据”,不利于调研者从中摸清规律、找准问题;有的汇报带着官气、官腔,一堆“废话”“漂亮话”,让调研者听得直打瞌睡、一无所获;有的汇报脱胎于多次彩排,座谈会提前做好人员筛选和观点引导,导致调研者很难得到一手信息。
仔细探究这些“照本宣科式汇报”,有的是出于掩盖问题、展示政绩需求,有的是平时功课不足、临场发挥露怯,因为不愿、不敢正常汇报而只能堆砌数字、罗列排比,以掩盖汇报内容的空洞、乏味,本质上仍然是形式主义作祟。这种汇报方式虽然稳健、可控,但却容易让问题被修辞遮盖,让不足被辞藻湮没,从而弱化汇报客观性、真实性,干扰调查研究结论。对这类汇报,古人极其痛恨。明初某官员喜作长文、惯于卖弄,给朱元璋上奏,朱元璋让人念到一大半,依然未出现多少实质内容,于是在杖责此人之后,严令群臣上奏“不许繁文”,否则要被“罪之”。因为粉饰汇报内容,雕琢汇报语言,不仅没能邀功得赏,反而挨了打,可见古人对“汇”风不正的痛恨,这也侧面反映了不好好汇报的危害。
近些年,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党风、政风等有了很大改善,各类汇报内容也越来越实。不过,“四风”问题有较强顽固性、反复性,端正“汇”风仍需持之以恒。摆脱“照本宣科式汇报”,应从不刻意雕琢、粉饰、加工稿件开始,应该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平铺直叙、开门见山,这样的汇报更有干货也更有质量,能够呈现调研对象最真实的一面。当然,除了端正“汇”风外,调研者也要善于营造多接地气、广开言路的气氛。当下,不少人不愿说、不敢说,并非是因他们的工作不需要获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而是因为心理上存在顾虑,如不清楚上级调研的真实目的,担心名为调研、实为检查,一旦过多谈及问题,可能会影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不敢汇报真正的问题。这就需要调研者更加注重和调研对象平等交流,听得进去不同意见,同时对汇报内容多些反问,以引导调研对象畅所欲言。另外,调查研究也要多些“临时安排”,将听取汇报与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调研结合起来,在综合调查中检验汇报内容、归纳提炼问题,全方位增强调研实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