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发更多“高影响因子”论文,谁就有“话语权”;谁争取到的科研基金项目多,谁就上进快;谁能快速地在“科研”上出成果,谁就受人艳羡……这些听上去像发生在科研单位里的事,却是某些三甲医院的日常。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受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影响,有些中青年医生全力搞“科研”,临床诊疗忙得过来就兼顾,忙不过来就“随便应付一下”。
中青年医生忙于“投标”
每年3月,是一些大医院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一年中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湖南一家三甲医院的李医生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和身边很多同事从1月份开始就成天琢磨如何“中标”科研基金项目。“我坐诊的时候都在思考标书制作,3月份医院最浓厚的‘氛围’,就是‘投标氛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年初全院就召开了申报科研基金动员大会。会上院领导明言:你们爱医院的表现就是要投标、拿课题,不投标就是不爱医院。”李医生说,医院要求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申报科研基金,“中标就是达标,中标率就是硬指标”。
有医生表示,谁能够在投标中“夺标”,谁能发更多有“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谁在科室就有话语权。如果没有论文,干得再久,做再多手术也只能是主治医生,评不了副高、正高职称。
不止医生,有的大医院护士也忙于写论文、搞课题。采访中,半月谈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大医院临床医生的手机里,都有一些“另类”推销信息,内容是“论文经销商”“科研基金中介”兜售“科研服务”。
“把病人治疗得好、护理得好,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熟练、成功,服务患者赢得好口碑,激励作用都不太大。”北京等地一些大医院年轻医生、护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医院规定医生转正、评职称,都需要发表英文论文。有医院还规定,主治医师升副高必须要有国家科研项目。如果课题、论文达不到医院考核要求,轻则不能晋升职称、职级,重则面临转岗、转正延期甚至“末位淘汰”。
在此背景下, 有些大医院年轻医生入职以后做“博士后”,工作头两年专门帮导师做“科研”,其实主要工作就是写论文、做标书,接触病人不多。不少中青年医生一边申请和开展不在行的“科研”,一边兼顾完成临床诊疗任务,成天忙得不可开交。
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大医院受访医生告诉半月谈记者,在“科研”考评压力下,他和同事很羡慕那些能够快速出科研“成果”、实现“鲤鱼跳龙门”(职称、职级快速晋升)的同龄人,觉得专注临床诊疗费力不讨好。有人为了全力搞“科研”,临床诊疗忙得过来就兼顾,忙不过来就“随便应付一下”。
多位受访医生说,自己和同事申请的科研基金项目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些课题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没什么临床应用价值。一些研究成果、论文缺乏真实和充分的基础数据、病案实证,内容往往靠“借用”一些数据库的资料。一些人为了更好地“凑”出科研基金项目标书材料,或求助导师“搭车”“沾光”,或采取“灌水”、抄袭等方式,甚至有人花钱买“现成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每年都会辅导年轻医务人员写科研基金投标书。他表示,现在医生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主要缘于医院的评价导向。而医院管理者同样要面对上级部门评价、同级医院竞争、社会舆论和患者选择等方面的压力,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对于医院、专科,社会上每年都有一些排行榜发布。排名提升了,喜大普奔。没上榜或排名下降,就如坠深渊。临床诊疗的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医院之间主要比拼科研成果、科室美誉度等指标。“作为医院管理者,不能不看重这些排名,这是无形的压力。”一位大医院院长说。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从一些“非官方”但颇具影响力的医院“排行榜”设置的评价指标看,诊疗质量、患者口碑等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指标,要么权重不高,要么难分伯仲。
湖南一家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排行榜对医院的专科打分,主要看专科声誉,依赖专家打分。为了追求排名,医院成立专班,研究了一些排行榜的打榜“秘籍”,还制定了“打榜规划”,包括“充分利用现有评委”“与行业内权威专家积极建立联系,积极参与或主办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邀请讲座、来访座谈等方式与具有投票权的专家建立密切联系”等,获得评委好感。
“医、研、教”相辅相成才是正途
“医生的主业应该是治病救人。相比发了多少篇论文、拿了多少个科研基金,在排行榜上排名第几,我更关心他们能不能给我治好病、做好手术。”有患者结合自身经历表示,希望医院增加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的考评,引导医院和医生持续提升医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湖南省卫生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大型公立医院开展科研是必要的,但临床、科研、教学应该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张宏冰等专家建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医务人员开展以健康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让科研的成果能指导临床、服务患者、造福社会。
一些医生认为,对医生的临床诊疗应给予更多科学评价。比如,通过大数据精确评价临床医生看病的准确率、手术成功率,追踪病人就医后的疾病缓解率、生活质量;对医生的手术资格,按训练要求、实践经历、定期考核情况给予授权和认定;不能忽略临床诊疗和服务患者搞“科研至上”,更不能因为科研成果欠缺就对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搞“一票否决”。
还有医务人员建议,积极探索医疗职称与教学职称分离。科研指标可用于教学职称(副教授、教授或副研究员、研究员)评价,医疗职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按医疗工作指标来评价;临床诊疗与科研分设岗位,医院专科以临床岗为主、科研岗为辅;一个科研岗可以参与多个治疗团队,合作从科研角度解决临床问题。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才是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