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14日,由江苏省考古学会、盐城市博物馆、东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东台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苏省考古学会2022年年会”在东台举行。会上,“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优秀项目”及“2022年江苏考古优秀成果”公布。
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十大优秀项目为:
(资料图片)
1.宜兴丁埂遗址考古发掘
丁埂遗址位于无锡宜兴市周铁镇东北部,紧邻太湖西北岸,是太湖西岸首次发现的滨湖濒水型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虎纹刻符石钺。石钺两面图案相似,一面上层为虎纹,中间是卷云纹,下层为飞鸟纹;另一面上层为飞鸟纹,中间为虎纹,下层为卷云纹。
这一石钺形制是典型良渚文化石钺,鸟纹、卷云纹过往都有发现,但这种虎纹极为罕见。据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这是太湖边首次发现代表权力的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石钺上的虎纹是否代表了本部落的标志(图腾),飞鸟纹是否代表石钺的主人可以升天沟通神界等等都是未解之谜。有人认为石钺有使用的痕迹,但是具体用来砍杀动物还是敌人,抑或是祭祀时砍斫何种对象,都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2.徐州云龙山汉代采石场遗址考古发掘
云龙山汉代采石场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南部,徐州博物馆西侧。此次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云龙山汉代采石场遗址的内涵。
云龙山汉代采石场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是两汉时期官营的采石作坊区,对于研究徐州地区两汉时期诸侯王陵墓的塞石、封石等石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云龙山汉代采石场作为两汉时期的官营采石作坊区,为汉代手工业考古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3.淮安清代板闸镇遗址
遗址位于淮安市生态文旅区211#-1地块内,地处淮安市中部,西侧毗邻里运河,西北与板闸遗址相近。为配合地块内基本建设,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徐州博物馆、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联合于地块内东北部选址进行发掘。
该遗址系清代早中期板闸镇的部分区域,也是淮安地区继泗州城之后发现的又一处大型灾难性聚落遗址,其主体因遭洪水没顶而得以较好保留,且时间维度上的变迁过程也较为清晰可考,板闸镇的兴衰气象由此得窥一斑。
遗址内遗迹类型多样、功能完备、布局规整、结构分明,其编芦作屋的建筑方式独具地域特色;出土遗物数量丰富,且饱含生活气息。在丰富了运河沿岸文化遗产内涵的同时,也为复原清代早中期当地城镇的布局结构、人文风貌、乃至居民生计方式、自然地理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4.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发掘
塘北遗址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南4公里处,独墅湖西岸,属吴中区郭巷街道,发掘工作于2022年4月上旬开始,2022年7月中旬结束。
塘北遗址马桥文化的遗存为苏州地区发现最为丰富的一次,文化层堆积厚,遗迹单位多,除无规律柱洞外,共发现近200个马桥文化时期的生活类遗存,有着较多的叠压打破关系,如此密集的遗迹单位,应该是马桥人长期生活形成,周边是否还有同期其他类型的遗存构成一个完整的聚落,有待以后的工作突破。塘北遗址的发现,为系统研究苏州地区良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发展及吴越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也提供了丰富的考古研究资料。
5.南京江宁华西村古代遗存
江宁街道新市镇建设项目群,位于江宁街道江宁河南岸,原自然村落为华西村。自2019年8月至2022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陆续在各地块内发掘古代墓葬820座,窑址9座,遗址1处,共计出土文物标本4600余件(组)。墓葬时代以汉六朝时期为主,包括战国末期至两汉时期墓葬469座,六朝墓95座。
此次挖掘,填补南京地区两汉墓葬考古资料空白,是反映汉六朝江东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的最佳“剖面”,直观展现秦汉时期南京地区融入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
6.连云港市海州区饮马池墓地考古发掘
连云港海州饮马池墓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饮马池西侧台地上(大成砖厂旧址),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呈南高北低走向。
饮马池汉代墓地是一处典型的汉代墩式封土墓,与日照海曲、淮安王庄发现的汉代墓葬一致,都是在一个大型土墩下分布有上百座汉代墓葬。同时该墓地可以分为东西墓向和南北墓向两类墓葬,同类墓葬又可分为若干组,这些排列有序的若干组墓葬可能为同一家族或家庭墓葬。饮马池墓地的发掘不仅为研究连云港海州地区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有力的资料,更为研究苏北鲁南地区汉代墩式封土墓类型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入选“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优秀项目”的还有:南京六合姚庄墓地发掘、扬州桑树脚大型建筑基址群考古发掘、史前文化聚落群的新考古发现--常州新岗遗址贾家塘地点和新农村地点考古发掘、扬州西湖镇文旅项目西侧地块墓群考古发掘。
此外,《溧阳天目湖考古发掘报告》《无锡前房桥明代钱氏家族墓地》《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扬州新出土宋元明清墓志》等被列入“2022年江苏考古优秀成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