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编者按:从“诗画江南”到“塞外江南”,从扬子江畔到伊犁河谷,相距8000多里的江苏与伊犁因对口援疆而紧紧联系在一起。3年多来,江苏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像天山雪莲一样扎根在新疆伊犁州及兵团四师七师,让祖国最西陲的各民族干部群众感受到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江苏第十批对口援疆工作将于近日收官,江苏第十批对口援伊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也是众多江苏援疆教师的理想和追求。
2020年3月,江苏省大港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魏似月来到新疆,成为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首届高二理科创新班班主任,“我要把江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新疆,让先进的理念在新疆本土生根、开花、结果”。示范引领教学传播智慧、科研促教传播理念、结对帮扶培养人才……三年多来,魏似月和众多江苏援疆教师一同,将一腔热血洒向伊犁河谷,江苏援建高中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江苏班高考本科上线率近100%,其中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实现清华北大“零的突破”。“我喜欢江苏老师的课,她们通过漫画等多种形式将书本上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让我们理解知识更透彻。”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高二学生艾迪娅·玉素甫江说。
第十批镇江援疆工作组党委书记、组长张映桥认为,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我们从镇江精心挑选优秀教师,打造了镇江‘组团式’教育援疆品牌。他们从一块砖瓦、一栋楼到三所学校,从一堂课、一次比赛到团场招生、组织高考,送走一批批优秀学生,带出一批批教师骨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三年多来,江苏发挥教育优势,陆续派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来到边疆。作为淮安市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团队的领队,淮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方彬来到兵团第七师后,在当地组建了“方彬名师工作室”,将专业的教学方法带给边疆教师。“‘来疆干什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立足援疆学校校情,甚至是根据我们新疆每个老师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援助方案。”方彬介绍,在工作室里,既有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又有存在发展瓶颈的中青年教师,还有即将要结束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专业化发展思路,唤醒工作室成员的发展内需,鼓励他们寻找专业方向,成长为优秀的小学语文名师。”兵团第七师胡杨河第一小学老师宋静雪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后收获颇多,她说:“江苏老师的课程设计科学又新颖,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启发和助益。”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三年多来,江苏教育援疆牢记立德树人初心,担负铸魂育人使命,开展多种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践行“文化润疆”工程。“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二胡我就非常喜爱,现在终于可以亲手演奏它了。”霍城县江阴小学五年级学生赛非艳和她的同学们参加江阴援霍工作组引入的“二胡进校园”项目学习后,学会了二胡这一传统乐器。该项目让霍城人民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同时也搭建起了江阴和霍城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让两地人民交往更密切。
3月30日下午,江苏援疆教师、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闫军朝正在实训室带着学生们制作口罩,这个实训项目的开发离不开江苏援疆教师及江苏后方的帮助。“为助力伊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口援建三年以来,我们累计制定完善了63个教学管理规定,统一人培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搭建了新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伊犁丝路职业学院院长、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储开峰介绍,在江苏帮带支持下,伊犁丝路职业学院荣获3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奖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实现新疆代表队近五年一等奖“零的突破”。
霍城江苏中学“江阴班”一本上线率100%,伊宁县二中“南通班”、尼勒克县武进高级中学“武进班”、巩留县高级中学“张家港班”、新源县第二中学“扬州班”二本上线率100%……三年多来,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了帮扶学校整体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激发了被帮扶学校的内生动力,助力伊犁河谷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睿翔/文 邓宇轩/视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