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里,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的最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常熟蒋巷村里,一栋栋宽敞漂亮的二层洋楼鳞次栉比,为村民们越过越红火的幸福生活作着生动注脚;吴江区汾湖境内的“鼋荡小馆”里,光影结合、馆藏丰富、讲解细致,将长三角吴地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魅力、人文底蕴和精神传承,以润物细无声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
4月24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苏州,围绕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采访,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
(相关资料图)
苏州工业园区:
“拼”出高质量发展好势头
1994年,中新双方签署《借鉴新加坡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开放合作的信号传播开来,欧莱雅、西门子、三星等率先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并成为落户的“头雁”。
如今,正在走向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的“雁阵”已然成型——截至目前,园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66个,省市区三级总部企业达168家,是全省唯一“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同时,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了“七连冠”,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如此可喜的发展势态是如何实现的?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地处经济富庶、交通便利的长三角,毗邻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背靠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苏州,园区在主动融入区域“一盘棋”布局中激发出了腹地优势潜力,实现了制造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据介绍,企业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只需一个电话,基本上1到2个小时就有人把货送过来。放眼全球,这种由16万家工业企业托举起的产业配套能力也显得极为独特和珍贵。
另一方面,园区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和技术储备。目前,园区现集聚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上市企业61家、各级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180家;人才总数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278名,外国高端人才1565人、占全省1/5。
自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了解,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00亿元,上缴税收8000多亿元,引进外资项目超5000个,实际使用外资近4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4万亿美元,打造了“2+3+1”特色产业体系(“2”,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3”,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1”,即现代服务业)。
“未来,园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丰富园区经验时代内涵,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水平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图景。”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常熟蒋巷村:
唱响乡村振兴路上的田园牧歌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老人有养老金,孩子有奖学金,村里提供免费的老年公寓,还额外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这里是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曾经那个有名的“洼地恶水”贫困村,如今早已发展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上世纪60年代的蒋巷村河塘纵横,坟堆遍野,田块零乱,高低不平。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带头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口号,发动群众疏通河流,开沟降渍,建圩造田,筑堤防潮。当年全村不足400人的劳力,硬是凭着每人肩上的一条扁担两只筐,把1700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
有地无肥,粮食产量上不来。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德盛发动大家养猪养羊积累农家肥。没有钱,就到上海装粪肥,到机场割青草,到阳澄湖捞水草……经过一番土壤整理改良,1700亩田地终于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田块成方,树木成行,沟渠成网,土壤肥沃。种出来的有机稻米,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要想强村富民,仅靠农业还不够。蒋巷村紧跟时代步伐,在“农业起家”后,继续依靠“工业发家”。常德盛和村民们一起拿出当年改良土壤的劲头,办起了新型建材企业。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之下,逐渐将一家村办轻质建材厂,发展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常盛集团,让村里有了“摇钱树”。
2000年,蒋巷村开始给村民建别墅,分批建成192幢。常德盛介绍:“每套220平方米,造价近30万元,村民只需交12.8万元。房子里天燃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清洁用具等一应俱全。”
村里还建成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年满65岁的村民可以免费入住。此外,村民还都有了养老金,男性满58虚岁、女性满55虚岁就可以领取,每月600-2300元不等。
生活条件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不能落下。如今漫步在蒋巷村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塘碧波、生态园、湿地……处处风景宜人。新江南水乡的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让蒋巷村于2019年成为了常熟第一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8间简约精致的民宿每逢节假日常常爆满,每年有近30万游客来村里观光度假,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今后,蒋巷村还要继续变成一个大森林,不仅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还要为子孙后代造福。”坐在田间地头,常德盛指着生态园说道。
吴江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站在上海青浦金泽镇的最西端放眼望去,鼋荡湖水清岸绿、路边繁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鼋荡湖的西面,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面不远处,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分属沪苏浙三地的青浦、吴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挂牌成立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没有好环境,就没有好产业。”汾湖高新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魄力,狠抓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抓严管生态环境,在绿水青山中绘就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的崭新图景。
地处江南水乡,水是汾湖的特色也是天赋,全域258平方公里面积中40%左右是水面。为保护水这个“生命之源”,汾湖规划了“一带两环”的河湖主体构架,“一带”即太浦河,“两环”包括环鼋荡和环三白荡。以此为基础,展开城乡建设布局。通过治理保护,与其他湖荡、河网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网络与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百姓幸福感。
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向上改善空间越来越窄,末端治理边际效应加快显现。大气PM2.5每改善1微克,水质优Ⅲ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都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汾湖高新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开展“安澜行动”,构建“点题、破题、解题”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
据了解,汾湖高新区已完成7个低端行业234家产业集群整治,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太浦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17家化工生产、危化品经营储存单位悉数关停。投入600万元开展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完成排查整治太湖流域87个入河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建成生态美丽河湖51条,鼋荡、洋砂荡获评省级示范幸福河湖。今年年初再次聚焦重点行业,对全域152家喷水织机企业、5家印染企业、5家涂层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铁腕治污、持续发力,最终换来天蓝水清。3年来,汾湖高新区PM2.5年平均浓度显著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显提升,蓝天白云正在日益成为汾湖的美丽背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陆威/文 王悦谋/视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