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人们积蓄已久的旅游热情集中释放,消费市场即将迎来“井喷”。但假期未至“刺客”先行,部分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民宿价格一路上涨飙升数倍,甚至为了抬升价格不惜集体毁约,让游客倒了胃口。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价格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需求旺盛带动价格上涨,对有利益最大化诉求、也有自主决策权的商家来说,根据市场和供需进行价格调节,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过去三年,旅游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上下游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这使得供给方有在消费高峰期“报复性涨价”的强烈冲动,希望把“过去三年的损失给涨回来”。
然而,一下子涨5倍、10倍,也未免太过了。为了涨价不惜毁约,更是对诚实守信商业伦理的践踏。如此高企的价格与供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和设施提升是否匹配,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不少酒店民宿抱团涨价,有些“趁火打劫”的意味,留给消费者的选择余地相当有限。面对如此“狂飙”的“假日刺客”,不少“热情有余钱包不足”的网友无奈只能放弃出游计划,改为“家里蹲”。总体而言,对消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针对涨价乱象,四川、云南丽江等地纷纷发布通告或告诫书,明确要求“五一”期间餐饮住宿不得随意涨价,违者最高可罚500万元。但类似的震慑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挡住价格的狂飙,还有待观察。对于旅游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很多观念的养成、制度的形成,还需从长计议、久久为功。当然,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实现错峰出游,也需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事实上,越是需求狂飙,价格越是不能狂飙。其一,即便从经济规律来说,大肆涨价也不是最优的商业策略。“逢假必涨”,看似赚得盆满钵满,整体看来得不偿失。远远超出人们心理预期的涨价,损伤了消费热情和消费信心,直接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其二,消费市场的全面回暖、经济形势的整体好转,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地方而言,长远发展和品牌形象,比眼前唾手可得的利润更加重要。而对经营者而言,要克服短视心理和利润冲动,优化和提升消费体验,以更有特色和品质更高的产品,让人们感到物有所值,方为长远之计。
今年“五一”小长假意义特殊,既是消费复苏的“黄金周”,也是对各地发展成色、治理能力的检验和比拼。不久前,有江苏游客预订了“五一”淄博的酒店,随后被电话通知到店只用付一半,原因是政府限价。紧接着,一封饱含诚意的游客“劝退书”,又收割了一大波好感。这种“坐地降价”“延迟满足”的营销思路和对城市“人设”的珍视与维护,值得学习借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越是复苏势头强劲,我们越要呵护来之不易的消费信心,不能任由“假日刺客”横行,赢了“芝麻”丢了“西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