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不仅仅是一项空前的水利工程,更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有着两千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更好地诠释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策划推出了“运河城市”系列展览。首展“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中运博将于5月18日继续举办“运河城市”系列的第二个展览:“大都:元代北京城”。
展览海报
(相关资料图)
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考古发现证实,北京已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记》),这是古人对理想都城的描述。基于这一理念,公元13世纪下半叶,忽必烈在金中都的东北营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新城——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
展览海报
元大都的壮丽宏伟,在当时首屈一指,许多文人为它写下动人的辞赋与诗篇,前来访问游历的外国友人对它感到惊异,赞叹不已。明清的北京城,正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不断改建、扩建而来的,并一直影响着今天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大都无论在北京的城市发展史还是中国都城建设史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座蕴含着中国都城理想模式的“大汗之城”,全国的物资经由大运河等经济命脉荟萃于此,不仅带来了元大都城内的繁华富庶,也为元大都文化攀上新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展厅内部
关于元大都的历史记忆,除了卷帙浩繁的传世文献,还有零星的考古发现,可惜的是,元大都的实物遗存并不多,散落在国内各博物馆。。为了再现最真实的大都风华,,中运博的策展团队历时两年,从全国20多家博物馆借展打造一次元大都文物最集中的特展。据悉,本次展览通过“大汗之城”“河润大都”“九州风雅”三个部分来展示元大都的缔造、运河对大都的供给、大都的文化艺术等内容。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22家收藏单位259件(组)元代精品文物,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86件,还有一批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内府收藏、文房用品、瓷器等。
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首都博物馆藏
展品中,来自一件来自首都博物馆的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颇为引人注目,据介绍,此残片出土于元大都后英房遗址,正中表现了一座两层楼阁,一道云气贯穿画面,自楼阁下层腾起,掠过楼顶,直冲雪汉。因出土碎片中有“广”字残迹,所以一般认为描绘的是广寒宫场景。此漆器残片刻工精细,画面以螺钿表现,色泽变化丰富,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平脱薄螺钿器物,也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元代螺钿漆器,证明元代已出现薄螺钿镶嵌工艺。
汉白玉麒麟石雕构件 首都博物馆藏
雕栏玉砌应犹在。来自元大都遗址的汉白玉麒麟石雕构件、龙凤石雕栏板、金刚杵石雕栏板让人能够遥想元代宫殿的气势恢宏,汉白玉麒麟石雕构件主题纹饰为灵芝、麒麟,姿态生动, 虽然残缺,仍能显示出元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来自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一对角石本来是放置在古建筑台基转角处,既可保护台基,又有震慑、装饰和标志等级作用,常常是卧狮或母狮携幼狮造型。
角石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元大都是什么色彩?此次展出的龙纹瓦当、滴水能给出答案,元代高等级建筑使用的龙纹瓦当、滴水,在元大都、元中都、元上都都有不少发现,其中以黄绿琉璃最为常见,也见有蓝绿黄琉璃。元人尚白,考古也曾发现白色瓷瓦或琉璃瓦。
“内府”款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元朝人喜欢用什么样的瓷器?元大都考古发现,出土的瓷器(包括瓷片)中,以白地黑花的磁州窑系的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 40%,此次展出了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凤纹罐、白地黑花龙凤纹扁壶、白地黑花荷叶形盖罐、白地黑花赭彩凤纹罐等珍贵瓷器。一件“内府”款梅瓶尤其珍贵。其肩部书酱彩楷书“内府”二字,相当罕见。瓷器书“内府”款,多见于元代及明初梅瓶,应为宫廷内府所烧造,遗存甚少。
青花花卉纹盏托 首都博物馆藏
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 首都博物馆藏
此外,此次展览展出了景德镇、钧窑、龙泉窑的瓷器,包括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青花莲纹梨式壶、青花花卉纹盏托、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天蓝釉贴花兽面纹、青釉云鹤纹盏托等珍贵元代瓷器,众所周知,元青花是青花瓷器中最为珍贵的,全世界现存的元青花瓷器数量不过300件左右,出现在此次展览上的元青花瓷器就有15件之多。
匠心独运的展厅设计
策展人王士奇介绍,本次展览展厅的设计,泽以凸显元大都的“厚重”“宏伟”“壮丽”为设计定位,勾勒大都建制风貌、展现大都运河风物、想象大都百态风情。在元大都出土文物的展示设计上,将其与场景复原完美结合,再现历史风貌;策展团队。还为大都出土的精美瓷器,打造了一艘运河之舟,沿着运河航线奔赴大都。
据悉,将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隆重拉开帷幕的“大都:元代北京城”在该馆11、12号展厅举办,将从5月18日持续到8月31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