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随“追着花儿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花海中,发现了比花儿更美的“那些花儿”。
“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
【资料图】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蓝墙红瓦的房子整齐排开,在这座村庄里,有一位被大家亲切成为买书记的老人,他许下“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诺言,并以身践行诺言30余年。这位老人就是买买提江·吾买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2021年荣获国家“七一勋章”。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买书记,听他把过往的故事一一道来。
1981年,29岁的买买提江·吾买尔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布力开村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10个民族组成。然而,村民取水都是从离村子10来公里的布力开沟取水,沟里的水与牛羊共饮,浑浊的水挑来后要在家里沉淀1天左右才能下锅做饭烧水。为此,买买提江·吾买尔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1994年,他召集大家开会,要打井。“我找县里和兵团第四师的水电技术员分析过,井要打100米深。当时需要村里投入10万元。”他说。10万元,在九十年代初期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买买提江·吾买尔反复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并向乡里作了汇报。经过一个多月的说服和动员,乡里终于同意了,村民们也表示赞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股清泉奔涌而出,从远处看,排队取水的群众就像一个“9”字。“9”字寓意天长地久,加士这口井是1996年打出来的,它养育滋润了周边近6万名老百姓。因此,村里的老百姓把这口井亲切的称之为“96”井。
开始打井了,他日夜守在现场。25米、50米、70米……105米,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湿润了全村人的眼眶。不久,伊宁县实施农村通水工程。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布力开村家家户户。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他鼓励大家合伙搞养殖、种林果,大幅度提高了村民收入。群众在外劳作孩子少人看护,他提议村里办起了幼儿园,从此6个民族200多名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买买提江·吾买尔今年71岁,198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因病离岗。2006年,在群众的期盼中,他再次被上级党委任命为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一干12年,直到2018年退休。
如今,布力开村搭建了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通过为百姓提供学习、农业、林果业培训,困难诉求、政策解答、网上办事等便民服务,实现百姓足不出户、指尖办事。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5.5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1500元。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他说。
从一棵树到满眼绿意,这些人坚持了六年
5月18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农业产业园,2.2亩薰衣草已含苞待放,即将惊艳亮相。
而在天山花海的中间,有一棵被当地人熟知的“希望之树”,每年大批游客都会在树下停留打卡。这棵树,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魅力?
伊犁天山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少春告诉记者,六年前,伊宁县还是一片荒漠,放眼望去,荒凉的大地上,只有这么一棵榆树,孤零零的一棵树。
而在六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眼前,已是满目翠绿。这六年,发生了什么?高少春介绍,一批批拓荒人在这里陆续种下了250多万棵树。可以说,从荒漠变成绿洲,每一棵树都凝结着种树人的汗水。
种树,要能成活才行。可是在干旱的当地,想要树活,哪有那么容易?他解释,人们为树苗铺设了滴灌设备,目前累计铺设的滴灌节水设备可达2.8万公里,连起来将近可绕地球大半圈。
“这棵树,不仅是守望者,更是我们所有种树人的希望之树。”高少春动情地说。
目前,天山花海国家农业产业园拥有全世界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薰衣草花海,已经变成以特色作物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先导区。其中,园内种植薰衣草2.2万亩,种植2万亩特色林果。建设占地面积40亩的天山花海精深体验加工园区,形成特色产业链。
据悉,天山花海今年还新增了玻璃滑道、彩虹滑道、高空秋千、天空之境等多项娱乐设施,新建房车营地和木屋营地两个食宿板块,建成三处观景台,积极布局“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中高端多元化产品。
在天山花海,除了怒放的兰香芥、芍药花、观赏亚麻,还有大量的农旅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被眼前的风景深深震撼到了,“眼前的风景就像在梦中一样,花儿在风中绽放,远山、青草地、雄鹰,一切都是理想生活的模样。”
她用一双手、一把刻刀行走天下
日前,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展览馆一楼大厅,见到了一位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名叫马江红。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为一件葫芦描画图案。
故事要从1989年说起,自幼酷爱绘画的马江红是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大一暑假,她跟随老师去甘肃敦煌采风,并被瑰丽多彩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深深吸引。
“每一幅画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耐人寻味。”马江红在莫高窟游览了十几天,不愿离去。后来假期采风时,马江红在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爱上了风格迥异的龟兹壁画。“每幅画都有灵性,都有生命,都有故事,让我一见倾心。”
把珍贵的壁画刻到葫芦上,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随后,她拜新疆版画家薛立柱为师,省吃俭用购买专业书籍,还抽空租住在洞窟附近,天天临摹研究。
为了完美表达出壁画的感觉,她还曾下扬州学习玉雕技法,并曾赴北京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学习修复古字画、篆刻。每件作品从构思到完工,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她告诉记者,雕刻的作品以新疆的葫芦为载体,将喀什的莫尔斯佛塔、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吐鲁番的伯孜克里克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不同时代的壁画,以版画、玉雕、木雕等形式,雕刻在葫芦上,再用矿物染料和纯金进行反复上色还原壁画的原始色彩。
以葫芦雕刻的形式讲述新疆故事,马江红做到了。她运用版画、玉雕和木雕等多种技法,对古老的壁画艺术进行再创造,使之焕发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冯其庸、常沙娜等专家曾在看到马江红的作品后赞不绝口,称其为“移动的壁画,立体的唐卡”。
“未来,我想让更多人通过葫芦雕刻作品来了解大美新疆,了解新疆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新疆文化之花尽情绽放。”马江红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王昊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