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买杯咖啡,市民能否在街边短暂停会儿车?日前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在非高峰时段、非主干道的沿街小马路,如果能为车辆临时停靠“开口子”,不仅能提高车位周转率,也有助于增添街面的烟火气,让小店经济更加活跃。
“无处下脚”,或许是许多城市居民开车出行会遇到的难题。想在路过的小店买杯咖啡、吃个早餐,抑或是想送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等,人们临时短暂停车的需求,往往会被城市干支道路上那些画满的禁停黄实线所淹没。交通拥堵需要缓解,市民的停车需求也同样不能被忽略,该如何做好秩序与包容之间的平衡?
最近,承办部门上海市公安局表示,交警部门视情在中心城区设置了临时道路停车场278处,可停靠机动车约6100辆,为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提供临时停靠的便利。在中心城区施划禁止停车线路段的公交车站,设置出租车上下客点3000处、出租车就餐点40余处、出租车限时长道路停车泊位12处,缓解出租车上下客难、司机就餐难和如厕难问题。
城市生活的便利性恰恰需要在这些细节之处体现。赋予居民一小块短暂停车的空间,让人们能停下来短暂地休憩购物办事情,远比一条干净整洁却需要匆匆而过的马路更能抚慰人心。
这些解决居民需求的临时停车位,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松弛感。在黄实线与抓拍违章的摄像头之外,有这样一个空间,可以容纳下那些徘徊与踌躇的城市情绪,让人们愿意停下车走近丰富的街区,去感受街头巷尾的文化。哪怕只是在路边喝杯咖啡、看看风景,想必都是治愈的。在畅通与秩序之外,街区显然还需要容纳烟火气与人气,而这也是居民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所在。
而简单粗放“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城市道路的多功能需求,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也不能只靠路边禁停。我们乐见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着“停车难”的破题方案。
此前,为盘活有限的停车资源,南京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共享停车”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拿出20%的车位实现共享;宜昌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建设工作,用“智慧停车”的系统化思维实现精准“找车位”、无感支付、错时开放、全城通停等功能,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等。
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一个小小停车位的规划与改变,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着居民作为个体在一座城市中的主体地位。衡量一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和幸福指数的高低,首先便是要看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否方便。只有人们的生活舒适度高了,一座城市才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基于此,城市管理者们还是应该要俯下身子,看到居民们在日常生活里的不便与需求,多琢磨该如何让管理细化的同时也更加人性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