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汇点讯 “从前出海几乎是半失联状态,收到天气预报只能通过手机短信,有时出海比较远还收不到。现在有了它,我们在海上能收到文字、图表还有视频各种丰富的预警信息,非常生动细致。”5月22日下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龙王河渔港码头,“船老大”王高升用手轻轻拍了拍船尾安装的“铁疙瘩”说道,全新的海洋气象预警设备,让他在面对恶劣气象环境时更加游刃有余。
记者看到,这个直径约60公分,呈半球状的白色“铁疙瘩”是一台海洋卫星宽带的信号接收器,下面电缆一直连到驾驶舱,有一个WiFi信号处理器,停靠港内的许多渔船都已经安装。眼下正是休渔期,赣榆区气象部门利用渔船在港的有利时机,上船服务了解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运行情况。
“记得去年台风‘梅花’影响的前3天,每天都能收到赣榆区气象局通过海洋宽带转发的台风动态,我们当时正在舟山海域服务捕鱼船只,心里也比较着急,一来怕台风影响我们的渔船安全,又怕太早回港捕不到鱼,白辛苦一趟。”王高升说,幸好有这个海洋预警信息,每天通过海洋预警信息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速度,很好地安排了由舟山海域回赣榆港避风行程,既避免了过早回港避风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避免了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
赣榆区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独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海陆气候气候特点,容易遭受台风、强对流等各类气象灾害的侵袭,特别是海上大风对赣榆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赣榆区现有在籍渔船1374艘,超过江苏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需求旺盛,让海上作业的渔民能够及时、准确接收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迫在眉睫。
“以前传统的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只能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进行发送,但存在信息覆盖范围小和内容单一的窘境。”赣榆区气象局局长班欣介绍,受基站影响,信息最远只能传播到离海岸线约15公里的海域,且赣榆大部分渔船在舟山渔场和靠近韩国海域的海州湾渔场作业,单一文字服务信息无法满足渔船远海作业和安全避险服务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推动2021年江苏省气象局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连云港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有关开展远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推送业务试点工作的任务,2021年11月赣榆局主动联合当地电信部门,在江苏省内率先利用中国电信海洋卫星宽带技术,向当地第一批安装该设备的210艘渔船免费推送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现在,渔民们可以在我国海域接收赣榆区气象局发送的文字、图表、视频等多种方式的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班欣说。
同步加强的海上观测和预报能力,正为当地渔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精细的气象服务。在距离赣榆滨海新城约8公里的黄海海面上,建成于2008年的秦山岛海洋气象观测站,是我省仅有的五个海岛观测站之一。该站主要承担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能见度等要素观测,为赣榆区气象局开展海洋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班欣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赣榆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让渔民及时掌握天气变化信息, 做好‘海洋宽带’气象预警服务,铸就防疫海上安全‘吹哨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何国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