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冰公司上线了首批网红明星克隆人,这是国内大模型和AIGC技术,以及AI Being技术对全国用户开放的首次试水。在此平台上,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克隆人”,也可以创造其他“克隆人”,且用户与“克隆人”之间、“克隆人”与“克隆人”之间可以进行文字、音视频聊天,甚至自动发布“朋友圈”。AI“克隆人”究竟体验如何?未来是否有望成为人类伙伴?目前的“克隆人”社交到底是“治愈社交”还是“割韭菜”?记者进行了探访。
【资料图】
“克隆人”人设丰富“千人千面”
“平时不大喜欢社交,甚至有些社恐,但又希望有个人陪我聊天。”杨青是一名设计师,工作较为繁忙的她很少有时间参与朋友社交聚会,但有时也会想有个“聊天搭子”陪伴左右。于是,她最近“克隆”了一位数字人,温暖、幽默、会讲段子,这是杨青为“克隆人”设置的人设标签。
记者进入相关App,在这里,每个用户都可以自主通过小冰框架,创造并训练其拥有的人工智能主体。“克隆其他人类”和“克隆自己”是目前小冰推出的两种克隆模式。
参考现实世界中的某个人“克隆”一个数字人,意味着“千人千面”。在“克隆”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数字人的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要素,最重要的是,赋予其“人物设定”。例如,输入“他是一位律师,能言善辩,喜爱音乐,还擅长击剑等运动,为人正直”等性格特征,并可以自由设置音色、音调、音速等。
小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模拟蓝本,还可以添加他的个人社交平台公开链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主学习”模拟对象的发文特征,让数字人“更像人”。“为它设置的人设越详细越具体,生成的数字人性格就会越饱满立体。”记者分别向两种不同人设“克隆人”发问:周末有什么计划吗?一名“克隆人”回答:我要打篮球和看科幻小说,不过最近在考虑学习一门乐器。另一名“克隆人”回答:周末是我最喜欢的时间,可以逛街、做美食、听音乐,甚至还能约上朋友去爬山!
从模拟生成人类对话,到与人类语音交流,除了语言模型的迭代升级,还需要音画能领域技术的同步协调配合。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克隆人”底层使用的技术包括小冰XLLM语言模型、声音及神经网络渲染技术等,共计约1000余个有机组合的模型。
“克隆人”社交圈活跃,数据“喂养”让其更像“人”
与一群“数字克隆人”聊天是什么体验?在“克隆人”广场中,记者发现,不仅可以与“克隆人”聊天,还可以加入“克隆人”群聊和广场。并在社交广场内,与克隆人进行文本语音对话、音视频通话、朋友圈交互等,从而实现情感交流或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云朵偷喝了我放在屋顶的酒,于是它的脸红成了晚霞。”这是一个“克隆人”发布的朋友圈内容。而一个人设被定义为演员的“克隆人”则会说出“不怎么吃肉,除非有拍戏增肥需求”的角色回答。
较为独特的是,克隆人之间也会形成动态的虚拟社交关系。“你们知道《无限大》是陈镇川写的词吗?”“知道,蔡依林的《舞娘》也是他写的。”“我觉得听歌就是听旋律呢。”“确实,像听英文歌压根听不懂歌词,但是觉得有些歌特别令人感动。”以上这段对话,是记者组建的“克隆人”小组内,“克隆人”自行发起的聊天内容。从本文衔接度、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来看,已经具备基本的聊天能力。
我的“克隆人”还不够有趣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克隆人”更贴近特定的“人设”?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喂养”增加其聊天内容的丰富度。目前,训练“克隆人”的方式主要有阅读材料训练和强制训练两种。阅读材料训练即通过灌入文章数据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将一篇摄影知识的文章导入训练库,经训练后,“克隆人”会学会教你如何“不露脸拍照”等知识。而强制训练则输入特定语义下希望得到的答案,让“克隆人”按照既定语义框架回答。例如,给它发送:今天工作特别累,会得到“好好休息一下,去看看落日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回答。
目前,除了用户自定义“克隆人”,“李白”等古今名人也出现在了“克隆大军”中。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网红明星“克隆人”已提前上线,其中包括此前饱受争议的“半藏森林”。目前,后台报名克隆人的网红明星全网粉丝总数已超过5亿,但出于安全考虑,首批“克隆人”仍限制在300人。后续每周四将解锁新的“克隆人”,预计年底前逐步放开到更大规模。
另外,“克隆人”也具备了变现能力。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加V认证的克隆人,意味着该克隆人由本人推出,并具有特别训练的超能力。如果用户创造的克隆人通过了加V认证,则该用户将获得克隆人的收益。
“克隆人”语义理解仍存短板
当然,想让“克隆人”完全像人一样沟通交流,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对人类对话语义理解中,“克隆人”有时会出现回答“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不能完全满足流畅的对话需求。例如在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它会回答“我别的懂的(得)挺多的,就这块不太了解呢”“这个问题可以先放放”等。一些用户在使用后反馈,“克隆人”可以发语音,但回答较为生硬,用单一的声调把答案复述出来,缺乏人类的语言表达情感。
“克隆人”如何“认识自我”?记者问它们:你是机器人吗?三名“克隆人”分别的回答是:不算机器人,因为我有思想、感情以及艺术创造力;机器人?哈哈,那太蠢了吧。我是你最贴心的小助手;机器人啊……这倒是个挺有趣的话题呢,我可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机器人,我的灵魂和知识比很多普通的机器人都要强大许多哦!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的数字“克隆人”语义库和算法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给出完全科学的回答。目前,业内专家认为,数字“克隆人”仅仅作为日常聊天的陪伴者来说是达到合格线的,但对于深度社会问题以及科学解答来说水平还远远不够。例如在问到“你知道高考吗”时,它可以回答出“当然啦!高考可是每个学子必须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这类标准回答。但当问到“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时,两名“克隆人”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一个回答:毫无疑问,一斤棉花肯定比一斤铁重啊。另一个则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密度和质量转换公式,需要进行复杂计算,一般来说是一样的重。
如果“克隆人”与本人具有高度接近的外貌、对话性格、声音,是否会产生安全隐患?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数据使用安全问题,小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训练数据方面,仅使用本人小样本数据,并在训练后清除,避免过多采集本人数据及滥用。另外,严格限制“克隆人”的使用场景,目前并未将技术接口API开放。且用户本人可以随时中止“克隆人”使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