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初夏,盐城东台西溪古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宛若一幅精致的水墨画。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点亮了作为活动主会场的这座古镇。当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盐城东台西溪文化景区举行,来自各地的游客相聚在此,共同感受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无穷魅力。
漫步西溪古镇,脚步总会在不经意间为一个别开生面的非遗项目所停留。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泰州木雕、扬州剪纸……各色非遗产品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人驻足围观。一圈逛下来,不少游客的手中已经是收获满满。非遗购物节至今已是连续举办四年,成为了深受人们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本次非遗购物节上,汇聚了8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892件非遗作品进行展示、展销。
“我们的梳子都是纯手工制作,一把梳子的制作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28道工序,老手艺人一天只能做三个左右。选用的是木质细腻的黄杨木、楠木、枣木,这样才能雕刻出精细的图案。”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拿着自己的作品向一旁的游客介绍说。常州梳篦,又名“宫梳名篦”,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留青竹刻、乱针绣并称“常州三宝”。这些年,邢粮努力创新,把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人物形象绘制在梳子上,让古老的“梳篦”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迷人魅力。
“太平泥叫叫的造型,讲究的是比较圆润饱满的。我们用手指这样一压,就把它的肚子造型变得更加圆润,也就是更加圆满的意思……”现场设置非遗课堂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的非遗制作课程正在进行。摔打泥团、捏出形状、竹刀雕刻……“哇!太有趣了,我也要来试试。”参与体验的孩子们发出惊叹声,一步步跟着非遗传承人周宝康学习制作,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泥叫叫”便出炉了。周宝康说:“太平泥叫叫是镇江地区独特的民间玩具,一种民间历史文化传统,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孩子们只是浅表的体验,但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传播,让更多小朋友们认识了这项非遗。”
随着《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系列影视剧的热播,使得南京绒花这一制作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南京绒花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的传统手工艺品,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当天,00后的大学生张可橙端坐在摊位前,在绒花制作老师的耐心指点下,认真“勾条”“打尖”“传花”,全身心地沉浸在绒花制作的世界里。张可橙坦言自己对绒花这项技艺“一见钟情”,“现在年轻人很流行穿汉服,我觉得觉得绒花跟汉服很搭配,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学会这项技艺,把这么美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每年的非遗购物节,也是吃货们的天堂,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吃遍江苏特色非遗美食。南京板鸭盐水鸭、如皋蟹黄包、盱眙十三香龙虾、盐城八大碗、泰州黄桥烧饼、宿迁水晶楂糕……各大美食展位前总是食客不断,非遗在这里也真正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带得走。”
2021年,江苏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理念,并于去年认定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活动现场,江苏省第二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公布并授牌,“非遗进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非遗进拈花湾景区”“非遗进南山竹海景区”等12个项目入选,“非遗进徐州市文博园文化街区”等5个项目为培育项目。这些项目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不断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增强非遗展示互动性、渲染非遗活动代入感,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活动现场发布20条“水韵江苏”非遗精品旅游路线,带领游客通过观赏走读及互动体验形式,共赏江苏景区景点、古城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内非遗展示、非遗演艺、非遗文创、非遗美食。
江苏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江苏模式”,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现场发布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革命文物看江苏”融媒体传播展示活动等11个案例入选2023年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案例,通过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合多种新媒体形式,对推动文物全媒体传播具有示范引领效应。“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探索实践”等11个案例入选2023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案例,让文物说话、历史说话,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文余萍/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