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资料图)
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坐在海边静静地看海、专注读一本书、认真做喜欢的食物……
沉浸在其中,有一种幸福在心中流淌,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这种沉浸式体验,被心理学家米哈里称作“心流”,即专注时获得的充实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全情投入当下,满足感油然而生,生活也变得舒畅起来,这就是沉浸式生活。
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疗愈身心,也是抵抗无序生活的良方。
“失控”的生活,会消耗人的心气
生活的品质取决于一个人控制意识的能力。
现实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前总以为努力无果的失望,是因为运气不够好、能力不够强,后来才明白:
思虑过度的内耗,正在让我们被失控的生活困住。
一个人纠结于各种未知的焦虑,使得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无法专注,往往导致失控。
而缓解痛苦的方式,就是把时间用在对的事上。
一次采访中,巴菲特分享了一个投资观点。
他说在某些领域,自己坚决不投资,因为不够了解,无法控制。
生活也是如此,把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上,只会让人心生浮躁,消耗我们的注意力。
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最爱的事,才能得到无限的快乐。
专注的人生,是一种大智慧
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重要的,是保持专注。
令人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专心培育优良的杂交水稻,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机会是无限的,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是有限的,所以想变得优秀,就要专注。
国画大师齐白石在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据说只有两次间断作画,10天没有动笔。
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几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岁时母亲病故,因过度悲伤,没有作画。
齐白石85岁那年,有一天他连画四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可仍要坚持再画一张。
画毕,他在条幅上题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空闲过也。”
因为专注于目标,全心投入,齐白石取得了非凡的绘画成就。
王阳明曾提出一个办法:“精一之功”。
所谓“精一”,就是专注于当下。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汇聚所有的努力,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只有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事物带偏。
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在于选择的多少,而在于保持专注、持久深耕。
保持专注和沉浸,是一种大智慧,当你认真投入一件事情,便可以获得幸福感。
沉浸式生活,从这4点开始
沉浸式生活,与他人的方向和速度无关,自己决定自己的节奏,才能收获自得其乐的幸福。
想过沉浸式生活,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变:
1.心无杂念,专注一点
曾国藩说: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如果想读书,就放下手机,远离网络,专心读书;
如果想放松,就抛开忧虑,不要再为工作或学习的事情而焦虑。
摒弃杂念专注地做事情,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享受到忘我境界带来的充实感。
2.用具体的事情去对抗焦虑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与其在对未来的想象中患得患失,不如踏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在默默地积攒底气,也可以让我们离理想的远方更近一些。
3.找到“真人生计划”
《心流》一书提到了“伪人生计划”与“真人生计划”。
伪人生计划是指因为觉得别人都在做,所以自己也只好那么做;
真人生计划是指有自发的动机,遵从内心来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时候我们痛苦,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内在的丰富性而觉得没有选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热爱的事情,才能离幸福更近一些。
4.丰富内心的时空
有句话说:“当内心的时空变小的时候,我们才容易像受困的小老鼠一样慌张盲动,但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更大的时空里。”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旅行等很多方式去增长智慧、丰盈内心。
一旦发现世界如此之大,内心可以变得更广阔的时候,就不会再为外界所困扰。
反而会以一种平和、自在的心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