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台人,制景绘景做道具,卸车搬运把箱子抬……”6月23日晚7:30,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创排演出的锡剧《装台》作为“江苏省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巡演”暨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在江苏紫金大剧院成功上演。观众毫不吝啬的掌声既是献给这部精彩的剧目和演员,也是对剧中聚焦的装台工人的礼赞。
(资料图片)
从“茅奖”作者陈彦的小说,到张嘉译主演的央视热播剧,《装台》的大众认知度已经相当高了。此次搬到戏曲舞台讲故事,可谓是一种“回归”。 因为《装台》讲述的本就是以舞台为生的一群草根的生活。“自己”演“自己”,无疑增加了沉浸感和可信度。
装台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大幕拉开,160分钟的演出,通过生产、生活的描摹,构建了以刁顺子为首的精神面貌。
在工作场域,以刁顺子为首的“装台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了第二天的演出连夜装台连轴转是常态。一方面他们技术出众,总能克服万难完成任务,专业度受到认可;但另一方面这份工作也需要作为“头儿”的刁顺子周旋在不同的人以及瞬息万变的要求之间,不到演出开始,他们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而当舞台上演员们光鲜地谢幕之时,又是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刻。可以说,“装台”装的不仅是舞台,也是他们的人生,建构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生活场域,刁顺子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第三任新婚妻子素芬陪伴左右,夫妻恩爱幸福。忧的是,每次辛苦装完台回家,都遭到了大女儿刁菊花的无情谩骂与责难,她对刁顺子突然给她找了个后妈非常不满,刁顺子自觉愧对女儿又无可奈何……生活的这一地鸡毛,映射了“人与自我”的关系。
然而刁顺子虽然像蚂蚁一样的微不足道,却有着蚂蚁一样的顽强生命力与韧性。“人说蝼蚁不入眼,我观蝼蚁非一般,”刁顺子看着蚂蚁发出的感慨,正是他内心的写照。这样强大的精神世界根源在哪里?
在剧中,刁顺子内心深处一直把钟馗和林冲当作自己做人做事的榜样,因此导演安排了一场“戏中戏”,通过与戏曲中的钟馗、林冲对话,将他的内心世界外化,让整部剧情感升华。装台工人是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他们默默隐身在了台后,但与戏曲的长期相伴,却在他们内心根植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成为他们坚守与奋斗的力量源泉。
扎根生活,做自己精神世界的“守门人”。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戏曲的原因。作为“瑰宝”,它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载体。
如果说导演、作者赋予了“刁顺子”这个人物生命,那么扮演者周东亮则赋予了“刁顺子”灵魂。剧中,“锡剧王子”周东亮一改往日形象,首次挑战“小人物”,邋遢的胡须、微躬的身躯,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跃然台上,“这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为他人装台,也是在塑造自己的人生。给他人以高光时刻,才可能有宝塔的穹庐尖顶。”周东亮表示,为了演好刁顺子,一有时间就会去观察菜市场里那些小贩、工人干活的状态,去捕捉他们的动作细节与神态,“你得去‘逮’,逮到了你就成功了。”对于刁顺子的角色把握,周东亮将他解读为一个平凡而又有着不平凡精神的人,“刁顺子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身上有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即便自己只是小小蝼蚁,但也能扛起千斤之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图片:郜炜磊
观众微评
多啦:感谢锡剧《装台》给了我们一个接地气的装台故事。该剧从原著小说中攫取精华,从生存层面、情感层面、精神层面这三个角度来将《装台》这部作品舞台化,并以“小人物”野草般坚韧的精神贯穿全剧始终,通过160分钟的倾情演绎,将“装台”真实还原于舞台之上,用锡剧的独特唱腔再现装台人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
钱穆:编剧兼导演郭小男曾经说,舞台剧不是对电视剧的再现,而是高度的浓缩。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层面的“装台”,第一是装台人的工作层面,第二层面是装台人的家庭层面,第三层面是精神层面的探索。走进顺子的内心世界,让作为观众的我也收获了许多。
王茶:《装台》本是一部以西北为背景的小说,原著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而锡剧《装台》则设定在了某锡剧团,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锡剧优美的唱腔,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它语言很质朴,毫无违和感。
陈凡:看完演出,我最大的感受是,小人物也有大梦想,这个社会多的是如刁顺子一般的平凡人,却正是因为这些“社会装台人”的默默奉献,铸造了社会的每一块基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