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大家庭的一员。这次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四大古都中唯独南京没有世界遗产的空白,南京由此掀开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新的一页。
明孝陵作为明初最重要、规模最浩大的工程之一,规范着明清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与风貌,在中国古代帝陵规制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1934年6月,王焕镳先生编纂了《明孝陵志》,从而使明孝陵首次拥有了自己的专志。近90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与明孝陵相关的各项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过去了,古老的明孝陵有了哪些新变化?世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又该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今天,是古都南京目前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纪念日。
当天上午,“南京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系列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在南京钟山风景区召开。“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学术研讨会”属于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有“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单位以及江苏世界文化遗产地单位代表,还有南京地区文博场馆单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界专家学者,在南京共同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保护理念、保护过程。此外,系列活动还包括制作2部专题宣传片、编撰出版3本书籍、策划举办4项专题陈列展览,以及开展明孝陵主题文化研学、“非遗进景区”、古树名木认养保护、“倒计时30天”文化行走等项目。
为进一步梳理古都文脉,挖掘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在文化、生态、旅游、社会等各方面价值,全面反映明孝陵管理、保护、整治、修缮和研究成果,中山陵园管理局于2021年启动了《明孝陵新志》编纂工作,搜集明孝陵有关著作、论文、档案等资料。在编写过程中,通过研究文献、查阅档案、走访景区老职工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注重体例、史料、内容等方面创新,梳理历史原貌,凸显现代风貌,前后五易其稿,历时两年编纂完成的90万字《明孝陵新志》,在今天正式出版发行。当天下午,《明孝陵新志》首发式暨“江苏方志大讲堂”活动顺利举办。
明孝陵是古代的,但它也是现代的。据了解,在明孝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这20年间,明孝陵景区不断发掘各种文化内涵,完善各种保护措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明孝陵景区不仅把本体保护好,还建有明孝陵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阅读文本、活动推广、文创产品研发等方式不断拓展,使明孝陵景区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明孝陵在世界上享有的声誉也越来越高,来明孝陵考察的学者越来越多。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去了解到明孝陵这样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做好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在暑期,我们还会举办一系列研学活动,还会结合文物保护展开展一些研修活动,让明孝陵更好地走出去。”明孝陵博物馆馆长任青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许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