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历来重视挖掘保留地方历史。1949年前江苏地区编纂的各种志书多达1200种,约占全国1/10。近年来,江苏方志人“青灯古卷不辞累,皓首穷经苦犹甘”,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在修史立典中赓续江苏文脉,传承历史文化。
2022年,历经13年的辛苦编撰,堪称江苏历代方志文化“集大成之作”的《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正式首发。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介绍,《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是江苏目前已经完成的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也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全书》以清末行政区划为标准,同时参照现行行政区划,分设省部、府部、小志部和附录4大板块,共530多册,收录了唐代至民国期间各种方志古籍650多种,总计影印图版约80万幅。
650多种江苏各地历代方志满目琳琅,不乏名志良志。其中,“省部”的《南畿志》“开各省通志之先河”;“府部”设江宁府、苏州府等8个部分,收录历代府志及其所属各州县的州县志;“小志”部选收部分乡镇村志和盐漕水利、官署、书院等专志。“《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所收方志古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堪称江苏历代方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左健伟说。
杏花春雨江南,文脉源远流长。2020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凤凰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的12册《江南通志》堪称一部古代江南地区的“百科全书”,为人们走进江南提供明确路径。《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张乃格说,《江南通志》是在“康乾盛世”背景下编纂的,前后历时五年,系统记述上自周秦下到雍正两三千年间境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各方面内容。
《江南通志》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很多“历史密码”,保存大量珍贵史料。“比如,书中明确记录了曹雪芹父辈在江苏的任职情况。”张乃格说,曹雪芹现在一般被认为是曹寅之孙,但早年间,“红学界”对曹雪芹的家世并不清楚,后来还是在《江南通志》中才觅得了珍贵线索。更为重要的是,《江南通志》的“江南”,是指清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江南通志》的整理出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记述的范围,与今天‘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大致重合,将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
围绕正在持续推进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方志人也积极贡献“方志力量”。2019年,《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出版,从700多种古代政书、大臣奏疏、水利学家个人文集与各地旧方志中,精选出80余组(幅)有关大运河河道变迁、堤坝维护、沿河风情等地图、绘画,空间范围涵盖清代江南省区域,兼及浙江、山东部分地区,反映了千年运河的历史传承;2020年,《长江历史图谱》问世,此书以整个长江为编纂视角,以长江江苏段作为选编重点,从一千种舆地、政书、兵书、地方志等古代文献中,精心遴选长江河道、长江口、江防与沿江风光等古代舆地图、山水图,汇编成书,将历史上长江的样貌加以呈现,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振兴乡村,留住乡愁。《东山镇志》《白蒲镇志》《杨湾村志》《柳新镇志》……截至目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牵头编纂的“江苏名镇名村志”丛书已经出版了30部,将每一座村镇幻化为厚重史书,承载绵延不绝的乡情乡愁。不仅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历史,“江苏名镇名村志”还创新地引入音视频,从无声变有声,从平面变立体,从静态变动态。打造成为“全媒体志书”。预计到2025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和省政府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志实现应编尽编,江苏每一座名镇、名村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方志”。
在刚刚闭幕的江苏书展上,《平江路志》《江南旧志图选》《中国淮扬菜志》《景定建康志》《东关街志》《泰州志(崇祯)》《吴江人物水利合志》《明孝陵新志》《言子与江南文化》《宜兴茶业》等一批地方志新书首发,从不同角度呈现多元地域文化,讲述厚重悠远历史。左健伟表示,江苏方志人将继续在方志古籍整理方面推陈出新,传播江苏延续2000多年的方志文化,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