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涌现出特级英雄两名,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荣立三等功以上的指战员多达302724名。这其中,有不少是江苏籍战斗英雄和模范。比如泰兴籍战斗英雄杨根思,是志愿军中仅有的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名(另一位是黄继光);兴化籍“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来自连云港东海的“工兵英雄”张振智,在金刚川冒着美军狂轰滥炸,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架桥、修桥、守桥,保证了战役胜利,被授予“二级模范”称号;徐州籍战士张立春,面对美军轰炸,用高射机枪击落敌机3架、击伤4架,荣立一等功,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兴化籍战斗英雄、神枪手张桃芳
(资料图)
70年的时间过去了,很多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江苏籍老战士都已经故去了,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将会永远留存,在江苏各地地名中,就有两个和江苏籍志愿军英模有关。
根思乡,位于泰兴市北郊,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的故乡。
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于泰兴县羊货郎店。1944年3月,羊庚玺加入新四军时,工作人员误将他名字记成“杨根思”,从此他改名为杨根思。
杨根思烈士抱起炸药包冲进敌群。
杨根思是苦出身,从小受尽地主压迫,痛恨人吃人的旧社会。进入新四军的他作战勇敢,坚毅顽强,屡立战功,尤其擅长攻坚爆破。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他屡立战功,先后荣立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到1950年时,他已经是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抗美援朝爆发后,杨根思随部队入朝参战。在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领3连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战斗打响前,他立下了“人在阵地在”的军令状,并向战士们发出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豪迈誓言。
泰兴根思乡杨根思烈士陵园。
11月29日拂晓,天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40℃。美军陆战第1师在空军掩护下,向1071.1高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小高岭成为一片火海。杨根思带领战士们顽强战斗,接连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当美军发起第九次冲锋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此时,面对着40多名蜂拥而上的美军,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炸药包,拉响导火索,冲向敌群。
28岁的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 用生命诠释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杨根思牺牲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特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并将杨根思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 为了永远纪念杨根思烈士,英雄的家乡羊货郎店更名为“根思乡”。1951年,泰兴人民自发建起“杨根思烈士祠”。1955年,又在“杨根思烈士祠”基础上建“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后改扩建为“杨根思烈士陵园”。
在徐州新沂市的邵店镇,有一个“友谊村”,这个名字也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是为了纪念中朝友谊而命名。
新沂市史志办主任邓亮告诉记者,友谊村的故事要从1929年出生在此地的张耀义同志说起。张耀义,1946年参加革命,1950年参军。1952年,他跟随所在的23军69师206团入朝参战,担任该团2营营部侦察员。
张耀义抢救朝鲜人民的事迹被编成歌舞剧,在朝鲜军民和志愿军部队中演出。
1953年4月17日,美军飞机对张耀义部队驻扎的朝鲜元直洞村庄展开狂轰滥炸,投下了100多颗炸弹,整个村庄成了一片烟雾笼罩的火海。万分危急时刻,张耀义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浓烟滚滚的火海,先后抢救出5位朝鲜妇女和1名朝鲜儿童。正当张耀义在为元直洞书记长姜石周包扎伤口时,一颗炸弹在距离他不远处爆炸。张耀义的头部、臂部被弹片击中,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全身负伤多达7处。为了表彰张耀义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张耀义“一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7月4日,授予张耀义“一级国旗勋章”的仪式在新沂县举办。朝鲜元直洞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张耀义命名的“张耀义生产突击班”委托志愿军代表,为已回乡休养的张耀义带来了很多慰问信,稻谷、玉米、小麦等种子标本以及增产计划、鲜花、手帕等礼品。被张耀义救下的朝鲜妇女严正爕特地在丝织的手帕上用中朝文字写着:“以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永恒万年。”
为了纪念中朝友谊,当时的新沂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张耀义家乡的许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为友谊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为友谊农业生产管理处)。1958年9月10日,友谊农业生产管理处改为友谊大队;1983年9月底,友谊大队改为友谊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