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交汇点讯 今天(10月31日),执行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再次出征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由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约共建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为此次科考工作提供了6大类40多台套先进载具和设备,可以大幅提升科考队员在南极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环境下的科考工作、长距离移动和生活保障能力。
“两年前,我们就开始了面向南极极端环境的大型运输载具、通信与遥测系统、补给与保障系统等系列化装备的自主设计与研发。”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介绍,作为装备研发的牵头单位,研究院发挥清华大学在航天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计算科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央企联合攻关,开展了多轮技术开发和样机试制,在极地特种载具、激光通信、导航定位、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为帮助队员在南极更好开展科考工作,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依据实际需求与使用环境,开发了适用于南极极端环境的底盘系统、高性能发动机、冰雪履带、无人多功能移动舱站等装备,填补了相关技术与装备空白。此次科考中,考察队员将驾驶研究院联合研发的轮式、履带式、无人自主式运载装备,抵达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格罗夫山等,挑战内陆全地形穿越任务,同时还将使用无人化多功能移动平台,实现昆仑站极端环境下的无人自主探测、自主通信导航、大气环境监测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航天载具研发中心成员还成为了科考队内陆队成员,将承担最为艰苦的内陆穿越任务。他们将驾驶最新装备,迎战雪丘密布的“魔鬼地带”和软雪带区域,穿越冰裂隙密集区,抵达中国昆仑站,在此次征途中亲身进行装备技术验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波表示,接下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科技成果转化,用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及“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的叠加战略机遇,不断提升校地合作的效能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裂变,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清华智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成瑜
通讯员 韦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