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交汇点讯 “架上,一个黄瓜说:‘悬挂。’她90岁了:‘到了这个岁数,只能慢慢弯腰。’”生活里,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蔬菜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另一个“生命”。日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携最新诗歌集《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如何阅读诗歌、与诗人笔下的文字来一场心灵的邂逅?傅元峰分享了自己写作背后的故事。
《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是傅元峰出版的首部诗集。著名诗人杨键在推荐中这样写道: “元峰的诗歌在展开与递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诗意是独享的,是敞开而封闭的,也就是说,你可以进来享受这诗意,但它还是独享的。”读者在这本诗集中通过五辑内容,感受傅元峰营造的诗歌意象。
“我写诗确实不发表,有的时候是朋友要了很多次,我就勉强拿一点出来。一开始,我的诗会发在我的公众号上,自己享受一下发表的快乐。起初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公众号,但后来慢慢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有几千人了。有时候,我在半夜两点写完一首诗,十秒钟之内就有几十人点赞了,我觉得好像我就依存于这种阅读和观看了,好像形成了一种诗歌的虚荣心,但目前还在我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这种虚荣我还知道它在哪里,知道什么时候能让它消失。”一直以来,很多读者认为诗歌是“阳春白雪”,需要深入而专业的阅读实践。傅元峰说,“其实,我的这本书是‘不务正业’的结果,都是‘玩’出来的。但是,我这个人的缺点就是玩的时候比较认真投入。”他的分享一下子就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
“任何人读东西都应该有自己的直觉,直觉无所谓对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说,“我在读诗的过程中发现,元峰特别喜欢写蔬菜,他的诗歌里出现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蔬菜作为自然之物,是介于人与非人之间的过渡之物,蔬菜所呈现的生命状态,正是像元峰在后记里面所提到的,被‘挂’起来的状态。挂并不是悬空,也不是悬浮,挂是一种很特殊的,由元峰发现的生命状态。”
诗人黄梵说,“每个诗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的言说方式。那些所谓的诗意,其实不在你眼睛看到的物体上,而是需要通过你看见的事物,把他们从黑暗中请出来,这个过程非常不确定。”活动现场,慕名而来的读者与诗人、学者们一起围绕诗集《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展开深入交流,从生活里的点滴讲到阅读体验,从对社会的观察讲到人生感悟,活跃在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多位作者、学者给出了各自的思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