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胡院长,我今天开始发热,全身肌肉骨头疼,估计是阳了,明早看下情况,如能坚持,我会努力完成院派任务……没尽始尽终完成任务,我心里挺内疚的……”12月26日晚,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号楼16病区负责人王献军发的一条短信让人泪目。
漆黑的夜空下,1号楼里灯火通明,这里是专门收治新冠感染合并其他专科急危重症情况患者的,自12月12日启用以来,病人激增,几乎以每晚增开一个病区的速度高位增长。已是深夜,一楼门急诊区排满了人,当班的医生们透过布满雾水的面屏,询问着病情,大多嘶哑不堪。
(资料图片)
“好!马上来!”一直坚持顶在一线的骆继业忍着头痛,匆忙咽下止痛片,转头就进了抢救室,为一位病情危急的老年患者进行紧急施救。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区,已经收治了50多名高龄的带有各类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新冠的老年患者,带病上岗的医护们细心照护,经常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EICU主任骆继业说:“早上交班时,我们同事有趴着的,有靠墙的,还有的同事凳子上坐不住,就直接靠着床边坐地上了,但他们一刻也没离开过病人。”
病房里各种抢救仪器滴滴声此起彼伏,医护人员穿着闷人的大白服疾步如飞,用沙哑的嗓子喊着患者的姓名,查体开药、抢救患者、安抚焦急的家属……他们中很多人相继感染发烧,但只要情况稍好,就立即顶上,而这个画面每天都能见到。
这个时期,影像科的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非同一般。“现在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数倍,每天完成600多人次CT检查,但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影像检查技师陈磊更是一人顶三岗,同时操作三台CT,顾不上喝一口水、去一趟卫生间,一待就是一整天。机器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每声响动后陈磊就会又立马赶到那一方小小的操作间,完成患者的CT检查。一个人、一条路、三个操作室,陈磊马不停蹄地在这里穿梭,从始至终,一丝不苟。陈磊说:“虽然身体感到很疲惫,但是我必须坚守,因为我是一名医务人员。”
12月28日凌晨1点,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呼吸的汪明琅,撑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发热门诊的大门,脱下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深深地吸入一口新鲜的空气。汪明琅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最近,他被抽调加入人手极度紧缺的发热门诊。
冷风吹过他干涩的脸庞,他感到短暂的冷静与清醒。此时,还有数十个病人在候诊,有人可能等待了好几个小时。汪明琅回头看了眼,知道自己还不能放松。这是他退烧后继续奋战的夜晚,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他摆了摆手:“我不能倒下!那么多发热病人还等着看病呢……”
走进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预检分诊、问诊诊疗、解答疑问、抢救患者……“我们一般白班是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半,但是这几天,我们每个白班护士都是忙到晚上8点才能休息一下,从早忙到晚连轴转,中午也根本抽不出时间吃饭,大家都是一起扛,想着快点把病人救治妥当。”急诊科护士长武彦彬说。
医护人员24小时全力以赴开展救治工作,“白衣战士”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波堤”。救死扶伤,对广大医护人员来说是使命、是职责,更是一种融在骨子里的习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