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设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近段时间,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各地出实招,努力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
人勤春早。今年各地招工、“抢人”更急切,并不难理解。一方面,随着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企业生产逐渐回归常态,订单量增多,用工需求自然更大。另一方面,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多地释放出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拼经济”离不开“保用工”。江苏是制造业大省、用工大省,早在节前江苏就着手开展“保用工”工作。目前已通过5架专机、20趟专列、1213辆专车为重点企业直达送工5.51万人。一系列超常操作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长远看,人力资源“流入”只是第一步,要想形成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本红利,还要做好“留住”文章。近些年,一些企业陷入“年年招工年年荒”的窘境,这是因为,一方面,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年轻人“回流乡村”成为潮流,“家门口就业”的选择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力资源正趋于紧张,企业用工成本在无形中被抬升。事实上,春节后之所以经常出现“用工荒”,原因之一就是返乡务工人员能否返岗充满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更凸显出“功夫在平时”的重要性。对各地来说,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半,“抢人”成果初显,不少工人正忙碌在生产线上,下一步,要尽快从“抢人”阶段进入“留人”阶段,让更多员工既“招得来”,又“留得住”。
企业是用工主体,合理的薪资水平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企业留人的基本条件。随着就业机会增加,更多年轻人除了希望有合理的收入,也希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能够得到尊重,并有个人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在保障员工传统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硬项目”外,也需强化“软福利”。比如,有的企业就开出了“团建、培训、旅游”“首席员工奖”等提升福利待遇的条件,有的企业则为外地来企务工夫妻打造家庭宿舍,为员工提供南北风味、更好的食宿条件,增强员工与企业链接;还有的企业给勤奋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营造上升通道,为老员工发放工龄补贴,开展新员工岗前技能集训等,让员工更有获得感、更有奔头。这些用心举措都值得称道和借鉴。
留住员工,各级政府也应该主动作为。与大企业相比,一些中小企业在薪酬待遇上往往不具有竞争力,有的甚至还没有能力给员工提供住宿等福利,也就更容易出现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情况。地方政府部门要通过更多的援企稳岗措施,帮助企业招工留人。比如,在工业集中区建设公寓、在市区筹集空置房,低价租赁给辖区中小企业;改扩建学校,解决外来员工的子女入学问题等等。总之,只有将劳动者真正当作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用心用情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把人力资源短期效应转化为长期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稳岗留工需长远计,在保障用工方面多出实招,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定能延续好生产忙、后劲足的良好势头。
(魏晓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