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在江苏境内蜿蜒430余公里,供应了全省八成生产生活用水,江苏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两年来,江苏更大力度重塑“江”与“人”的关系,“江豚逐浪”的场景不断上演。2022年,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各地采访,请看他们从现场发回的精彩故事。
长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南通段千帆游弋,河网如织。港口码头,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前沿阵地,也是绿色护航的支点。
几年前来到南通港,在狼山老港区集装箱堆场经常可以看到数台大功率柴油机组排出的滚滚浓烟,遇到大雾或雾霾天气,港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燃油尾气味久久难以散去。
(资料图)
2月24日下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新的通海港口码头,过去的油烟味已然不再,港区里、码头边吹着江风,格外惬意。
“我们基本实行了‘油改电’,靠电力发电,节能环保!”一名码头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交谈间,南通至天津IC26航线惠金桥593轮第332航次靠泊通海码头,这是该船今年第五次靠泊通海码头。
船刚靠好,码头工程技术部供电人员和该船船员立即开展岸电接插工作。码头工作人员将低压岸电箱电缆卷筒上的电缆与船上的配电设备相连接,确认无误后,船员打开手机,扫描岸电箱上的二维码,申请用电。
“货轮电力接通了吗?”“电压稳定,可以关闭发动机!”船长一声令下:“停机!”
经过近10分钟的电缆排布、接插和船岸电源转换,最终顺利实现扫码送电。货轮上灯火依旧,黑烟顿时消失。
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江南在现场算了一笔账,以该船靠泊作业24小时计算,如发动船舶辅机供电,需要消耗0.55吨柴油,按照8000元/吨,需要4400元;该轮靠泊码头使用岸电,24小时约用电500千瓦时,按照岸电价格0.8元/千瓦时计算,只需要400元。意味着该轮每靠泊通海作业一个艘次,在用电成本上可节约近4000元。同时因关闭了船舶辅机,没有了污染排放,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8吨。
“前几年,靠港船舶为保证设备运行和装卸货物,辅机会一直燃烧柴油运行发电,对港口污染很大。目前,在南通沿江沿海及内河港口,靠港接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南通港口集团副总经理张宏亮称,近三年,南通港口岸电应接尽接率稳定在95%以上,船舶靠港共使用岸电30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9万吨,岸电使用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在南通港横港沙新基地,光伏发电首期项目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据悉,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后,每月平均节约电费5万至6万元,最多的一个月节约电费12万元,光伏发电二期项目也已并网发电。未来5年内,总规划20兆瓦的发电规模,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使用清洁能源。
张宏亮说,除了生产过程利用光伏发电做到“低碳化”之外,南通港横港沙新基地向绿色发展的另外两个关键词则是“智能化”和“精益化”。
设备方面不断朝着智能化迈进,南通港横港沙新基地码头“输送机抑尘防雨覆盖带”等三项智慧新技术应用刷新全国纪录,从码头到后沿仓库、堆场,全程采用封闭式廊道皮带机系统在各装卸点和转运站,针对不同货种配套设置33套干式布袋除尘和湿式干雾除尘器,有效减少货物装卸、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同时,在港区运营方面,南通港口集团进一步引链、建链、延链、强链,全力探索和推进“前港后厂”“前港后仓”“前港后园”的港产融合经营新模式。
“原先我们码头只是石英砂的中转站,当前我们已招引了几家优质企业入驻港区精冼加工,以及后期的仓储、贸易和期货,甚至延伸至石英砂的科研和下游的设备组件等全产业链,全力打造‘长江硅谷’,这种构思和布局是现代化港口新形势下的发展捷径,既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整体绩效,同时也降低了上下游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能源消耗,更是‘绿色、和美、赋能’这一愿景目标在南通百年大港的新码头的生动实践。”张宏亮介绍,“未来,港口将从设备选型的智能化,到生产全过程的低碳化,再到港区运营的精益化,始终秉承‘共享、共建、共赢’的理念,发挥好港口的拉动和放大效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愿 梅剑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