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么有山塘……”伴随着吴侬软语的浅吟低唱,一幅古朴雅致的太湖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暖意融融的阳春三月,“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在省内各大高校全面开“花”,3月4日晚,苏剧《太湖人家》走进苏州大学,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戏曲盛宴,赢得了数百名苏大师生感动的掌声。
(资料图片)
当古老苏剧遇上00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夜幕降临,苏州大学存菊堂,熙熙攘攘的人流从校园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期待。开演前的导赏环节,苏州市苏剧院的工作人员登上舞台,向同学们介绍了《太湖人家》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让更多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剧背后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脉络。
“每次的传统戏曲演出,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热潮,这次演出票刚放出来,半个小时便一抢而光。”苏州大学的苗老师告诉记者,尽管演出时间恰逢学生考试阶段,但大家仍然兴致不减,“苏大文化氛围浓郁,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所以我们从来不赠票,也从不拉学生充当观众,真正报名来看的学生,那都是传统艺术的真正爱好者。”
晚上六点半,舞台的灯光逐渐暗下,演出正式开始。苏剧《太湖人家》以苏州太湖边上的一户普通乡绅人家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太湖边一家普通人掩护新四军母子的故事,塑造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凡人英雄”的英雄群像——
贤惠温婉的淑芳,守着丈夫、女儿,一心祈盼全家和睦安宁度日。然而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女儿莲妹悄悄参加了“青年抗日救国会”,逮着机会就往外跑;丈夫周轶又突然接回一个陌生女子和刚刚生下的孩子,声称是自己收拢的卖唱女英姑,淑芳如遭晴天霹雳。随着伪军登门盘查、日寇清乡扫荡,英姑的真实身份揭晓,年轻的生命骤然陨落。淑芳一成不变的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
婉转悠扬的曲调、跌宕起伏的剧情、出色传神的演绎,舞台上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淑芳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苏剧表演艺术家王芳。当晚,她以极佳的精神状态,全程唱满了两小时,细腻传神的表演和生动完美的刻画,娓娓道出了一位江南女子从闭塞顺从到坚强独立的成长史,情到浓时,王芳在舞台上热泪盈眶,几近哽咽。
“这是我们今年首场的戏曲进校园,看到台下那么多年轻的脸庞,内心真的很高兴。”走下舞台的王芳,眼睛里依旧泪光闪烁,她告诉记者,苏剧《太湖人家》进校园巡演,全程没有设置B角,因此每一场戏,她都会自己上阵。
连续多日不停歇的演出,对演员的体力和唱功都是极大的考验,但王芳却觉得“演得很过瘾”。在她看来,“一脉单传”的苏剧,当下的接班人和受众群体断层严重,所以她希望趁着自己还能演的时候,多跑一些地方,多演一些场次,为苏剧争取到更多年轻的观众。
“戏曲进校园成为了我们院团和年轻人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我们有了更多机会相互接触、相互了解,让苏剧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每次走进高校,台下年轻观众专注的眼神和热情的掌声,让王芳看到传统戏曲充满希望的广阔未来。
台上演得动情,台下听得入心,有人红了眼眸,有人热泪长流,当大幕落下,年轻的学子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这部苏剧的喜爱和崇敬。传统文化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更是激发了年轻人的内心共鸣,他们为那个年代的故事动容,更被中国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而震撼。
“《太湖人家》中触动人心的台词是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我们牢记历史的鲜活印证。”苏州大学商学院22级会计系王俊杰同学表示,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了解、欣赏传统苏剧,受益匪浅。“苏剧是苏州市地方戏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细腻的苏剧,却能演绎一场慷慨悲歌,让我内心深受震撼。”
“在中国历史悠久、种类众多的戏曲大舞台上,苏剧宛若一位形销骨立的江南女子娉婷而立。如果不亲临现场观看,无法深切体悟到苏剧的真正魅力。”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部20级化学系的邹翊博表示,这部剧里既有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有革命性与人性的统一。“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外化的敌我矛盾背景下,普通家庭内部激烈的思想碰撞,更看到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人们放下成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一次传统的戏曲演出,不仅仅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文化播种”,更是一堂庄严肃穆的思政课,大学生们获得思想涵养,从中汲取力量。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法语系的姚嘉威来自苏州常熟,剧中英姑在芦苇荡中为救淑芳而牺牲自己的那一幕,令他内心深受震撼,这也让他想起了新四军也曾在家乡常熟的沙家浜芦苇荡一带与日寇斗智斗勇。“正是一批批像英姑、淑芳这样普通而又伟大的小人物,才使得抗日时期的革命火种得以保留。苏剧《太湖人家》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仰,值得我们后人继续传唱和歌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摄影记者 尤晓源
视频拍摄制作 赵宇
关键词: 太湖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