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汇点讯 教育是百年大计,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近些年,越来越多“非师范类”人员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后走上教育岗位。这部分教师通常缺乏系统教育实习经历,往往先上岗后“实习”。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就此建议,这部分“准教师”在教师资格笔试合格后,应先进行教育实习,考核合格后才可参加下一轮面试,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提供实践基础,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
当前,“非师范类”人员获得教师资格证不需实习。陈宏斌介绍,这部分人员一般先自学通过资格考试笔试,后自学或接受简单面试技巧学习和培训,通过面试后就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与之相对应,教育实习是师范类学生在校必修课之一。“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宏斌说,新教师入职后一般都会直接担负起教育教学任务。“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的实习经历,一般都有摸索期,学校也往往要花更多精力进行指导培训。“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校时间更长,集中学习培训时间相应更少了。“这样,在入职前完成相关的沉浸式教育实习经历就非常重要了。”
陈宏斌因此建议,“非师范类”人员通过国家教师资格笔试后,经教育实习考核合格方可参加面试,具体实施上可分在校考生和社会考生两类:一方面,在校“非师范生”纳入高校一体化管理,即各高校对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类学生,在笔试合格后开放教育实习通道,纳入统一管理。考核合格后,由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和高校联合出具合格报告。另一方面,社会人员由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平台统一管理,后者统一安排实习周期、指定实习基地,依据实习基地学校鉴定意见和相关过程性资料评定是否合格。
陈宏斌补充说,如面试前增加实习及评定环节有难度,可把实习的合格性评定结论作为“非师范类”人员参加各学校招聘条件之一,以此切实把好教师队伍质量入口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文 吴胜/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