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位于溧水区的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近日正加紧建设,其中一座建筑综合运用光伏板、地源热泵等技术,通过能源替代等方式进行能耗“加减”,按综合节能率100%设计建造,实现运行阶段“零碳”排放。
要达到“零碳”,注重被动式设计,减少能耗是第一步。被动式技术是利用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低碳技术。该建筑采用高性能的模块化天窗系统,满足建筑采光、通风、遮阳、保温等环境需求。
“这座建筑设计了中庭天窗,天窗可以打开,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高性能的围护结构能保温隔热,减少热损失。”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朵状”的屋顶其实是一个“绿色电站”。建筑综合运用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技术,提升建筑自身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光伏一体化可将屋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持续为建筑供电。
地源热泵系统则能为建筑制冷供暖,减少空调运行时消耗的电能。建筑地下设计埋管深达120米,COP值达到6.16。“有了这个地源热泵,1份电可以换取6.16份的冷量。”现场负责人说。
在项目控制中心,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PM2.5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一目了然。项目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与新风系统联动控制,通过智慧化管理,提升运行效率。
新风机组带全热回收段,全热交换效率超60%。“办公室、会议室这样的小空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据介绍,新风机能和中央空调配合,在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的同时,起到节能的效果。
积极使用绿色建材,室内装饰优先采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园区设计使用模块化的装配式种植容器,既能储存天然降水,又能补给灌溉植物,促进雨水回收利用。
建筑主体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梁、钢柱……高强钢使用比例达90%。钢结构构件在工厂制造、工地拼装,标准化、工业化程度高,在施工现场的焊接作业较少,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成本。
项目设计多维复合的景观绿化,利用屋顶灰空间地带增加绿植,设置观景平台,既与休闲场所、屋顶光伏结合形成对第五立面的景观点缀,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增加碳汇。
据测算,场地现有的绿化面积约800平方米,碳汇为0.42吨,屋顶绿化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碳汇增量为0.78吨,整栋建筑一年可增加1.2吨“碳库”储量。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像创新港项目一样注重近零能耗的高品质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此外,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类型项目也将同步发力,共同助力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