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球了么?这几天,一场篮球赛在各大平台转播,观看人数超千万,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刷屏关注——这不是NBA,不是CBA,而是火爆全网的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
没错,“村BA”又火了。“人太多,不踩梯子看不到”“梯子都被借走了”……3月27日,经过一番鏖战后,黔东南州代表队战胜遵义代表队获得“村BA”总决赛冠军,奖品是非遗苗族银帽和当地农产品,啦啦队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上演“最炫民族风”,让五湖四海的球迷感叹,“村”味不变,还是熟悉而又接地气的“村BA”。
去年出圈的“村BA”,曾让小小台盘村在半个多月时间里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一个多星期前,台盘村第一家“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正式营业,吉祥物、篮球、队服等“村BA”特色周边产品颇具人气。小小篮球,不仅带火了“村BA”这个赛事“活招牌”,更“转”出了一个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图景。
(资料图)
这几年,为吸引城里人来到乡村,各个乡村使出浑身解数,特色小镇、网红民宿、美食之乡等一个个IP风起云涌,却有不少陷入了同质化的“怪圈”,还有不少乡村的“招牌”无中生有,并非立足当地的优势与文化,难免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反观“村BA”,无需大兴土木,仅是抓住了其篮球群众基础好、发展水平快,又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属性,便“无心插柳”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IP。
村BA“一坐难求”不少球迷只能站在梯子上观赛
与其费心费力打造IP,不如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台盘村,每年的“六月六”吃新节,村民农忙过后,为预祝粮食丰收举办各项活动,其中最具人气的篮球赛,绵延几十年,就是今天我们口中的“村BA”。曾有媒体探访台盘村时发现,“村BA”赛场外,随处可见打篮球的人们,孩子们喜欢成群结队打球,夜晚篮球场依然十分热闹,就连穿拖鞋抱孩子的阿姨,都可能是隐藏的投篮高手。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每逢“村BA”赛季之时,万人空巷看比赛,也就不意外了。
慕名而来,人们为的是一睹“村BA”的风采。既然来了,逛一逛周边店、尝一尝乡间美食、看一看当地歌舞……消费也就跟着来了。所以,乡村振兴的“密码”其实就藏在乡村的每户人家、每个故事中。与其用华丽的包装、夸张的广告、响亮的口号去营销,不如就让这样一个来源于乡村日常,植根于乡村传统习俗的活动,成为一张乡村的名片,让独一无二的乡村被更多人看见。
颇具“村味”的村BA奖品
“村BA”之所以能被称为一场盛宴,还在于它搭建了一个村民和外界共享的平台。流量“请进来”的同时,乡村原住民的生活依然“共在”。“村BA”再出圈,主角永远都是村民,场上身着印有各自号码球衣的运动员,可以是常年种地的农民,可以是年轻的村干部,可以是饲养场的技术员,也可以是在外务工回乡的游子;而看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除了周边村民,还有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村BA”球迷,在篮球这个共同语言中,外地游人融入了当地热情似火的生活,而村民们则很容易在与更多人的交流中,看到了村外更远的世界。
见惯了花开遍野的山坡,却没见过踩着梯子看的乡村球赛;听惯了小桥流水,却没听过进球时响彻全村的欢呼;尝惯了各地美食,却没品味过村民生活里的那股烟火气。在互动中,触摸乡村最为鲜活真实的肌理,外地人与原住民共享生活的滋味,才是读懂乡村、从而振兴乡村的第一步。
不只是台盘村有“村BA”,在“球迷之乡”徐州沛县,每年大年初一到初六的“村超”也同样火热。广袤的乡村里,“村BA”“村超”这样植根乡村的流量“密码”,如何让它们持之以恒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去年首次增加无人机航拍的“村BA”走红全网;今年,“村BA”又一次“上分”:位于台盘村的赛场被修葺一新,不仅面积大了一些,为满足更多村民的观赛需求,观众席增加到2万多个。篮球场周边还增加了停车场和球员休息室,并设置了媒体直播间,今年的“村BA”总决赛盛况就是从这里传到千万球迷的屏幕前。刚刚开门迎客的“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由村集体入股,比赛第一天,周边产品就取得了5000多元的销售额。
带着“泥土味”的IP,带着烟火气的流量,抓住机遇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与游客双向的体验感,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对土地最深情的回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