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里“淘金”到种植“多肉”绿色致富,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平放弃高利润的废旧塑料加工业转投绿色多肉种植产业,实现美丽“逆袭”,成为一名“慧”种田的新农人。她熟练掌握400多种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做起电商直播线上销售,带动130余名当地农户实现再就业。近日,李平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巾帼人物”称号。
“欢迎喜爱多肉的朋友们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主播为大家介绍近期的爆款‘法师’……”4月9日清晨6点,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的江苏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肉植物栽培基地内就已忙碌起来。直播带货、网上接单、现场打包、物流发货……李平和工友们在多肉植物育苗床旁忙得不亦乐乎。
耿车镇素有“宿迁西大门”之称,曾是有名的贫困乡。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受到耿车人的青睐,很快发展成为支撑耿车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
【资料图】
李平一家早在2002年就从事废旧塑料加工,家里有4台机器,一天能生产30吨塑料颗粒,收入可观。“当时的耿车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垃圾场’,村民富了起来,却也被垃圾围困。”李平说,为改善生态环境,2016年一场为了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攻坚战在耿车打响,对废塑产业“彻底禁、禁彻底”。
“让天更蓝、水更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那一年,李平夫妇率先响应政府号召,放弃原有的塑料加工事业,选择二次创业。涉足高端家具制造,尝试特色料理店,经营塑料花盆生产……李平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凭着对多肉植物的喜爱和市场考察成果,李平决定尝试种植多肉种植,经营一份绿色事业。她从韩国引进200多万元的多肉种苗,但因不了解多肉母本的种植习性,忽略了不同地区间温湿度差异等,导致这一批母本损失近九成。为了这份刚开头就差点夭折的新事业,李平和家人住进了多肉植物栽培基地的集装箱里。“我吃住都和多肉在一起,日夜琢磨研究种植技术。”仅用3个月时间,李平掌握了百种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还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多肉母本,由“小白”快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专家”。
昔日“垃圾加工场”,今日“创业梦工厂”。凭着韧性和拼劲,短短几年时间,李平在多肉种植领域站稳了脚跟,创办了江苏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起高端多肉种植、栽培、线上销售及有机肥生产、销售,并将多肉园打造成为特色创意园。
为拓宽销售渠道,李平将视线投入到“互联网+农业”这一时髦领域,在全镇带头做起电商带货主播,成为当地转型创业典型。当地的年轻人也跟着李平学习,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成为电商路上的“新农人”。
“村里的、镇上的很多姐妹都加入了我的直播团队,变身‘女神主播’,月增收2000元以上。”李平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多肉王国”的同时,也成为照亮众多家庭妇女幸福人生的点灯人。
李平在多肉植物科普区和多肉植物展示区内建起了“妇女微家”、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不定期开展直播带货技巧、电子商务理论和多肉种植等创业技能培训和女性创业就业交流活动,为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自从有了‘妇女微家’,姐妹们聚在一起学习多肉种植知识、聊聊家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村民王红梅是“妇女微家”的受益人之一,在李平的帮助下,她也进行多肉种植并打开了销售渠道,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记者了解到,目前“妇女微家”已累计培训两千余名当地妇女,从这个微家走出了30余名“直播能手”、60多名“技术员”、200多名电商创业人员,实现了“2030”创业带头、“5060”再次就业。
经营美丽经济,带动“绿色增收”。李平的多肉植物栽培规模,从50亩扩大到160多亩,并长期与宿迁学院等高校保持密切合作,联合培育优质本土多肉植物品种。如今,李平的“多肉王国”已培育多肉植物6000万株,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这段不凡的创业经历也给李平带来诸多荣誉,她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荣誉称号。
李平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虽然经历诸多坎坷,但她始终坚守信念不轻言放弃。“我们的多肉将向产品化、精细化发展,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精准高效方式’转变,将多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品牌,带领更多的村民就业、创业。”对于未来,李平信心满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