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位于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江苏太仓自古便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此起锚,如今坐拥全国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4月19日,“贯彻二十大 联通长三角”长三角晚报(客户端)总编打卡江苏交通活动来到苏州太仓,了解太仓在联动深融长三角上的创新举措。
晨光熹微,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上正在进行一番忙碌而高效的作业。双悬臂梁轨道吊在全自动模式下迅速完成集装箱吊装,大大提高了货物装卸的效率。
“桥吊司机是港口码头的紧缺人才,堆场实现自动化之后,桥吊司机不足的难题解决了。”太仓正和操作部经理徐宁龙告诉记者,桥吊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一般5到6年才能培养一个成熟的桥吊司机。该码头有28台轨道吊设备,如果按照以往人工操作的模式,同时运行需要28名司机,加上班次轮转,需要更多人。2021年,该码头实现自动化吊装后,效率大大提高了。
正和国际码头是太仓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的起点与平台。长江远洋货物经由太仓港中转洋山港,苏南远洋货物经由太仓港“陆改水”中转洋山港,沪太两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通关一体化。2022年,“沪太通”业务完成计费箱量11万标箱,同比增长15%;沪太联动运输箱量完成150万标箱,同比增长31%。上海港东北亚空箱中心在太仓港分中心直接受益企业超1000家。同时,以太仓港为蓝本的“联动接卸”模式,成功复制推广至长三角12个港口。
与此同时,太仓港港口还积极发挥国内大型企业向世界各地出口货物的“中转站”功能。太仓外代总经理张德俊举例,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陆路物流不畅,太仓外代整合资源,利用太仓“沪太通”“太申快航”,为苏南、浙北、上海、安徽等地客户提供“陆改水”服务,全年“陆改水”出口箱量达9000多箱,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运输成本。太仓港还与长江、内河港口保持紧密合作,积极推进与省内港口、安徽港口、浙江安吉等港口“点对点”支线的开辟,不断推动长江港口一体化进程。省内“点对点”支线覆盖率达90%,全港江海中转箱量占比接近60%。
而从太仓港区沿双浮公路驱车来到城厢镇东林村,则是一片山青水绿的现代化农村新风貌。虽然是工作日,但总站设在科技服务中心的观光小火车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春游的孩子们兴奋地坐上小火车欣赏田园风光。绿色的“东林号”火车从始发站东林站缓缓驶向新横站,只见道路上有一道“红、黄、蓝”车道分隔线,如同彩虹穿过林间田头。“彩虹路”两边是草坪、香樟和绿色巨毯般的稻田,沿途还有小河、树林、木香花隧道……东林小火车串联起田园风光、生态果园、乡村驿站等一帧帧独特的乡村风景。
“这样的一条路,不仅是农村‘一处景’,更能带动农文旅产业发展。”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告诉记者,他心里一直有“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发展理念。如今,东林村立足循环农业优势,在2200亩的高标准农田内嵌入5.38公里田园游道,投资1300万元建成5.3公里的轨道小火车游览线,途经味稻公园、木香花隧道、乡村振兴实践学院等多个网红景点;在2.8公里的河道内铺设500万株水草,构建了7.3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依托皮划艇可畅游游船码头、名人水街、紫藤花长廊等多个景区,形成了以“味稻彩虹路”“现代田园路”“水街风光路”三条环线为总体框架的“乡村振兴带”。
美丽农村路,串起美丽乡村。近年来,太仓市积极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提振打造“金仓丝路”农路品牌,以89条农路为线,串联起全市近90%的农旅景点及全部特色田园村和康居特色村。未来太仓将继续以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晓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