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苏州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翅绿鸠,“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落户南通如东东凌湿地,极危物种黄胸鹀组团现身泰州靖江马洲岛……近日,江苏多次观测到这些“贵客”。
近日,摄影爱好者大龙在苏州桐泾公园进行拍摄时,意外在樱桃树上发现了一只华东地区十分罕见的雄性红翅绿鸠。经了解,红翅绿鸠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翅绿鸠是继鹪鹩之后今年苏州发现的第二个鸟类新记录。
(资料图片)
红翅绿鸠。 大龙摄
红翅绿鸠,为鸽形目鸠鸽科鸟类,体长约33厘米。特征为腹部近白色,雄性覆羽栗红色,上背偏灰,雌性以绿色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华中等地,也出现于华东地区,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也见于公园或耕地。
不仅是苏州,泰州靖江和南通如东也传来好消息。
5月7日上午,泰州靖江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助理研究员魏慧玉通过视频监控观测发现成群的黄胸鹀在马洲岛嬉戏。这是靖江第二年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
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
黄胸鹀为雀形目鹀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2022年5月,靖江首次观测并记录黄胸鹀打卡马洲岛。“黄胸鹀为迁徙过境的旅鸟,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魏慧玉介绍,这次总共发现30多只黄胸鹀,它们在马洲岛西侧湿地的农田附近觅食嬉戏。此次发现充分证明马洲岛生态湿地具有适宜黄胸鹀生存的环境,可以吸引黄胸鹀来此地栖息。
银铃般悦耳的清亮叫声,藏在枝叶间的若隐若现,打斗捕食的敏捷身手……近日,在南通如东东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鸟儿。这种鸟儿体态优美,圆圆的脑袋,厚厚的嘴喙,小爪子紧紧地抓着芦苇秆,神似“小鹦鹉”,呆萌可爱。它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为全球性近危物种,仅生存在芦苇荡。作为一种依赖芦苇湿地生活的鸟类,生存与繁衍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加上其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挑剔的指示物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正是有东凌湿地数百亩的芦苇丛自然恢复,才能迎来这群珍稀的“客人”。
物种的回归和丰富是生态改善的“晴雨表”。近日公布的《2022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江苏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二类标准,全省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结构较完整、生态功能较完善。根据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物种数690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物种94种,同比增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