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技能,让生活更美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正值职业教育活动周,新华日报科教新闻部推出“NEW技术·新职人”系列报道,看我省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机器人正在按照既定的技术参数生产非标产品,通过摄像头的智能检测后,产品由AGV小车送往指定区域并存放……这是黑灯工厂内无人生产线的运行场景。
一个黑灯工厂和一条无人生产线的运维,需要工作人员事先调试,运筹帷幄。他们,是新职业工作者——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职业名片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2021年,惠伊佳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前往无锡一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每天按动按钮,就可以让一整条生产线动起来。
“我们的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物流行业使用的电滚筒和智能分拣线。” 惠伊佳告诉记者,由于电滚筒的小零件多、整体质量重,如果使用原本的工作方式,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不仅辛苦,也存在一定的出错率。如今,这样的组装工作已经交给了机器人。“以前,一条生产线上需要近20名操作工人,现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只要2到3人即可。”
无人化生产线的运行,需要工作人员提前调试、校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李若辉目前正在江苏省“小巨人“企业无锡黎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他把自己的工作比作机器人的“导师”。
李若辉
机械手臂已经被运用于多家企业。让这些机械手臂更精准,就需要李若辉和同事们的“校准”。 “企业所生产的很多产品都属于非标准设计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器人需要调整绝对精度。否则可能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根据设计参数在电脑上编程、手动调控机械手臂的精准度。“我们不仅仅是机器人的老师,‘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工作,还要给他们‘体检’和‘治病’,让它们的绝对精度、重复定位精度、轨道精度精确一点,再精确一点,最终生产出完美的产品。” 李若辉说。
作为“00后”,李若辉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挑战自己。在学校进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训过程中,他会经常跟着老师前往企业调研,当真实地看到完全智能化的新型工厂时,他确认了自己的工作目标——投身于此,成为智能制造的一分子。一遍又一遍调试机器人适应不同的精度时,李若辉充满成就感。
目前,刚进入企业不到1年时间的李若辉依旧在跟着师傅学习。“一般情况下,一名成熟的机器人“导师”需要3-5年的时间。”
调试完机器人的绝对精度,将其放置在无人工厂的生产线后,需要对整条生产线进行设计和调试。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登场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杨林标目前正在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
杨林标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是使用仿真技术工具和数字孪生平台,构建、运行维护数字孪生体,监控、预测并优化实体系统运行状态的人员。杨林标介绍,数字孪生体的制作首先需要收集现实数据,1:1复刻环境,再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二次创作或扩展。例如他所涉及的黑灯工厂和无人化生产线的业务,就需要通过建模技术映射现实环境并实现仿真模拟预测。
“通俗来说,我们会让整条生产线在真正投产前在我们的电脑内运行一遍,比如看看AGV小车应该怎么走不会撞车,提前预测生产线可能出现的故障并进行排除。提前看到生产线的工程全周期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杨林标介绍。
2001年出生的杨林标来自云南,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爸爸妈妈前往广东。“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当操作工,我实地看到过工厂的情景,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所以,当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就选择了智能制造领域,希望用技术改变传统工厂。如今,在电脑前为无人流水线设计操作时,杨林标的心里很充实。
教师点评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唐霞
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要做好产教融合。团队老师们会经常带着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调研走访,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全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私人定制”搬入学校的实训教室,让学生们学习到当下企业和生产线上最新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会邀请企业来到学校做讲座,,给学生提供与企业充分交流的平台。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我们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每年招生时,会成立一个30人左右的创新班,放大学生们的“创新因子”。 今年5月12日,我们创新班的大二学生刘平洋就带着团队自主研发的液态自变焦芯片金线缺陷快速检测设备前往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现场展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制图:杨易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