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交汇点讯 “我们团队承担了中国空间站未来将要发射的巡天望远镜上一个太赫兹的模块,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争先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正带领团队开展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的新一轮研究。
作为我国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史生才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机理、芯片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领导研制的太赫兹超导探测器成功应用于我国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国际天文大科学装置ALMA(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和SMA(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等,并将在我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上实现应用,支撑推动我国太赫兹天文学的发展。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非常高深莫测,史生才为何选择这条研究道路?“与其说是我选择了这个方向,不如说是这个方向牵引着我走到这里。”他告诉记者,每个电磁波频段在科学上、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太赫兹天文技术在当下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个频段所拥有的一些特性,比如:地球大气层对它的强烈吸收、高灵敏度探测技术的需求等,使得这个频段在天文学领域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的窗口,即所谓“THz gap”(太赫兹空白)。
为填补这一空白,1998年,心系祖国的史生才谢绝了日本国立天文台的高薪挽留和多个国际前沿科研团队的邀请,毅然决然从日本回到紫金山天文台。回国的二十多年里,他带领团队攻克太赫兹天文高灵敏度探测技术的一个又一个难关,使我国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且达到了国际前沿的水平。团队持续给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一些天文望远镜做出技术或仪器方面的贡献,提升了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我国自主建设我们自己的太赫兹望远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支撑。
天文学一直走在引领创新的前沿。史生才告诉记者,很多技术的应用在天文学上发展得相对比较快、走得比较前,因为天文学所探测的信号极其微弱,因此会不断提出逼近极限的技术要求,促使天文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其团队在研究高灵敏度低温超导探测技术时,一直力求更高的灵敏度、更精准的谱线、更快速的成像,甚至要在南极和空间等极端环境中寻求技术发展新方向,这在天文领域的发展无疑是最前沿的。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是史生才最看重的科研品质。与此同时,对“创新争先”他也有着独到的理解:“‘创新’和‘争先’都与‘前沿’分不开。‘创新’是指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目标、新方法,要有追求‘前沿’的动力和路线;‘争先’则是指要保持或追赶一种‘前沿’的状态和水平。”
史生才说,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机遇,科技进步和时代特色会融入每一代人的发展和成长中,但个人再优秀,也需要好的平台所带来的沃土,那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底气和力量。在展望未来时,他谈到,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台可以常规运行的亚毫米波望远镜,所以,由紫金山天文台牵头,国内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正在努力推进在青海省海西州以及南极冰穹A建设我们中国自己的亚毫米波望远镜,“我也希望能给这些年轻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