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普惠平台核证了1万吨碳减排量,今年卖了6000吨。”苏州中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创新研究中心总监林阳说,公司近年来在苏州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达50MW,通过碳普惠交易,这些分散在苏州各地的光伏项目除了卖电,还能卖“碳”,增加额外收益。
“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加大投入。去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启用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从分布式光伏切入,对企业碳减排进行量化,并搭建交易平台。面向企业的碳普惠机制,在全省尚属先例。全国碳市场早已启动,为何有企业选择在碳普惠平台交易?
碳资产购买可选项少,开发成本高
(资料图片)
2021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三方开始探讨区域碳普惠体系搭建。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搭建碳普惠平台,与园区内多家企业咨询如何购买碳资产有关。
买走苏州中鑫新能源核证碳减排量的,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2021年博格华纳集团总部发布了ESG(环境、社会、治理)战略,对外承诺2035年达成范围一和二的碳中和运营(范围一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指外购能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个目标包括了博格华纳全球所有的制造型工厂和研发中心。”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ESG负责人周亮说,收到总部战略目标后,博格华纳苏州工厂开始研究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
“从建厂之初,我们就以绿色低碳运营为落脚点,四年以来,通过提高自动化率、精益生产、节能减排不断降低能源强度,四年内降低了48%,还铺设屋面光伏和使用外部绿电,在提高营收业绩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经过ISO14064碳排放核算后,发现还有部分范围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抵消。我们是根植在中国的工厂,希望借助国内资源。”周亮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可交易的碳资产有碳排放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交易碳排放配额的全国碳市场,目前仅纳入发电行业。“CCER在2017年暂停签发,存量不多,市场价格也不太稳定。地方碳市场信息不透明,有的价格甚至高于全国碳市场,有的林业碳汇只有市级或县级林业局发的一张证书,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往往不太认可。”周亮说。
“无论是碳配额还是CCER,都是针对大型企业的,中小微企业需要另觅出路。”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培红说,碳配额市场交易目前仅有电力,未来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可能纳入;CCER来自可再生能源、节能、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需要经过符合标准的核算才能参与市场交易。
对于小规模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开发核证流程成本较高。“参照CCER,核证一次基本要花5万到8万块钱,很少有人会去做的,我们测算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只要少于4MW,基本上就不具备做CCER的意义,4MW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大概能核证3000吨自愿减排量,对标当下碳市场的价格,项目开发成本回收性价比不高。”林阳说。
从分布式光伏切入,简化核证流程
技术升级改造、使用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企业减少碳排放的方式很多,为何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平台最先关注的是分布式光伏?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光伏发电的碳减排方法学比较成熟,争议不多,得益于电网公司能源大数据的支撑,从分布式光伏切入,可以高效批量开发减排项目,且使用精准的计量数据,容易得到第三方机构认可,利于后续企业交易及抵消。
碳减排方法学是指用于确定碳普惠项目及场景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检测计划等的方法指南,是开发碳减排项目、创建低碳场景的依据和标准。为了确保方法学科学规范,苏州工业园区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对方法学场景设置、参数选取以及数据获取进行审核。同时,依托苏州市能源大数据中心,碳普惠系统直接获取电网提供的项目基本信息和发电数据,用户通过光伏户号一键绑定,在线申请核证,通过后便可进入企业账户,交易变现。
“家门口的更靠谱。”周亮说,碳普惠平台上交易的是现货,只要实现划转,就可以抵消。今年初,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三方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达成证书,2022年博格华纳苏州工厂实现了碳中和运营,其中用于抵消范围一的排放全部来源于苏州碳普惠平台。PAS2060是现阶段国际公认的碳中和标准,规定了组织、产品和活动量化、减少和抵销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
系统从电网直接获取数据,节省了核证成本,出售碳减排量为中鑫新能源带来额外收益。林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分布式光伏发电800万千瓦时,大约能实现碳减排6000吨,经协商,这6000吨碳减排量卖了约10万元,折算下来每千瓦时电有不到1.5分钱的额外收益,按照上网每千瓦时0.391元的售电价,卖“碳”相当于增加了约4%的收入,利于缩短项目回收周期。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注册用户64户,审定核发基于光伏发电数据的减排量超过33000吨,外向型企业和分布式光伏投资商参与交易较多,除已完成交易的博格华纳,还有石通瑞吉、大金空调等企业明确了碳减排量的购买意向。
形成闭环消纳,健全标准和管理
目前,电力、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炭、煤化工等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0%,相比之下,没有碳排放硬性指标的剩余企业和个人排放占比较小。“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减排量少,但是覆盖范围广,面向他们建立碳普惠机制,影响力大。”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陈月华说,持续开展碳普惠,有利于提升全民减排意识,形成绿色低碳风尚。
“碳普惠平台搭建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如何实现闭环消纳,能否可持续。”陈月华认为,自愿减排量如果核而不用,就没有形成闭环,很难持续激励企业和个人减排,消纳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可以靠商业激励,制定一些奖励规则,比如个人购物、公共交通、旅游景点优惠等;可以靠交易消纳,部分地方试点碳市场允许消纳一定比例的碳普惠积分和自愿核证减排量履约;也可以采取政策消纳,比如生态环境部曾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鼓励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等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
王培红说,由于跨国公司绿色供应链要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企业对碳资产越来越重视,一部分碳抵消需求可以通过碳普惠实现,但核算、交易都要有标准方法支撑,同时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督机制,做到碳资产的可核查与可追溯。
今年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运营中心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SGS)、英国标准协会(BSI)、华测检测(CTi)、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署了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期望有更多元的减排项目开发成‘碳普惠产品’,如节能减排类、森林碳汇类等,希望以此带动环境保护和产业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实施了减排行为的企业期望能够开发相应的方法学,将低碳实践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围绕专用车充电桩、节能改造、电化学储能、居民节电减碳等方向开展方法学研究,同时协同地方林业以及市政部门开展碳汇方法学研究,增加负碳类型碳资产,还将拓展公众侧低碳场景,围绕“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文旅”四大方向,细化落地场景,联合低碳场景方,建立碳积分商业循环模式,与碳普惠减排量形成兑换联动机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