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用不起,根本用不起!”
每小时的租赁费用基本都在4元以上,每24小时封顶价格从30元到99元不等;在部分景区,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已经达到令人咋舌的8元/小时……
近日,“共享充电宝5年涨价3倍”“共享充电宝为何越来越贵”等相关话题频上热搜。被消费者吐槽“吃相太难看”“恰烂钱”“救命稻草变成充电刺客”。除此之外,还有人反映充电宝“租赁容易返还难”,充电缓慢、不退押金、客服失联、拖延推诿、归还后仍计费等“割韭菜”行为。
作为共享经济大潮中的一员,共享充电宝的初衷是为了与人方便,让出门在外的人,能快速便捷且高性价比地解决手机缺电的燃眉之急,同时行业企业、存放商家等也可以通过提供租赁服务获得盈利,多方共赢。然而不知何时,本应“亲民”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却慢慢变得并不“亲民”;本应缓解人们“电量焦虑”的共享充电宝,却渐渐给民众带来“归还焦虑”。
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一些“小九九”:当下,共享充电宝市场逐渐饱和,业绩增长缓慢,部分企业以为,消费者依赖性已经形成,逐渐提高收费不会影响用户持续消费,于是便——涨价没商量!充电电压低、充电速度慢,可以让用户被迫延长租借时长;难以找到地点归还,可以产生多余计费;无法识别归还信息,可以迫使用户购买下来⋯⋯也成为部分不法商家拓展盈利空间的手段。殊不知,这样的小把戏最终是会反噬自身的。
深层次原因在于,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租赁服务获取收入,导致后期盈利能力下降,商家为了维护利润,开始走“旁门左道”。加之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约束,导致商家定价混乱。市场监管上,共享充电宝因为分布广、范围大、运营方式多样,的确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充当“充电刺客”不是长远之计,回归服务本质才是硬道理。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经营企业、代理商、直营点来讲,应该通过科学实行定价策略、增加归还网点,科学设置充电时间标准,明晰故障申报途径,优化充电宝的产品质量等措施,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重新赢回大众的“好口碑”。监管部门更不能听之任之,应明确市场规范,畅通消费者申诉反馈渠道,对于“充电刺客”进行严肃追责处理,同时曝光并勒令整改,提高威慑力度。
共享充电宝行业要想健康长远的发展,理应“少点套路,多些真诚”,不忘“共享”初心,诚信“送电”,让消费者真正敢用、爱用,才能让共享充电宝行业真正成为掘金“宝地”。
(沈蕾 实习生 陆一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