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来,江西省南昌市的一纸通知引发公众热议。据媒体报道,该市教育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将进一步督促24所局属中小学校32个校区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能开不开”的将被通报批评。
暑假期间,不少大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处于“沉睡”状态,而周边很多居民仍缺少活动场地。学校若向社会开放暑期闲置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既有利于避免其闲置、浪费,也能助力打造开放、亲民、便捷的全民健身场,提升健身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这无疑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实际上,不只是学校,还有不少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对外开放内部设施。早前,湖北黄石、河南安阳等地就曾宣布,机关大院适时对民众开放。江苏扬州、宿迁等地也有不少地方开放共享机关事业单位服务资源,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机关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使用具有很强的“潮汐性”,以机关食堂为例,节假日本单位人员大幅减少,但外地来扬游客增多,开放之后既能够解决其“上座率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可方便游客用餐、提升旅游体验,一举两得。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提交了关于提高党政机关礼堂等设施利用率的提案,认为不论是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上考虑,还是从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看,都应该进一步加大这些设施对外开放力度。《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早在2017年就已发布,提倡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从经费来源看,中小学一般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设施资源理应惠及公众、得到最大程度充分使用。
当然,开放不是“完全放开”。无论是共享体育场还是共享其他内部设施,都需要防止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一旦开放,可能面临设施无人爱护甚至遭到破坏的窘境,可能增加安保等方面额外成本,可能会让内部资源处于“紧平衡”乃至匮乏状态。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不敢甚至抵制开放,而是要努力完善计划,在开放范围、开放办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尽可能科学统筹规划,打通供需梗阻,深挖内部资源潜力,积极从“存量”中变出“增量”,从而让公共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魏楠楠 韩宗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