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你听说了吗?这次展览要举行文物PK!获得“人气王”的文物才能进入独立展柜。
—— 听说了,听说了!主办方这次很大胆,将决定权交在了我们观众手里。
【资料图】
——南京有这么多知名的文物,竞争肯定很激烈。
—— 对哎,今天要PK的两件文物,我就选不出来。
—— 我看看,我看看……
这是两件时代接近却风格迥异的瓷器: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青瓷点彩盖钵。
前者彩绘祥纹,图案内容复杂多样,遍布瓷器外表,目力所及之处绘满仙草、云气、连弧、羽人等精美纹饰;
后者则只是在腹部装饰了一圈点褐彩,图案简单朴素,装饰区域有限;
前者或为宫廷特别烧制,使用者身份高贵;后者则流行于民间,老百姓多有使用;
前者只在孙吴晚期勃兴,转眼就如流星一般倏然而逝,后者则在东晋时期广为盛行,同类风格的瓷器几乎在南方各省的东晋墓葬中都有出土。
繁和简的两个极端
青釉羽人纹盘口壶1983年出土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5号墓,高32厘米,腹径31厘米,造型敦厚称重。然而就在不大的外壁上,绘制和装饰了4个衔环铺首、2尊佛像、1对双首连体的比翼鸟、7只异兽、两排共21个持节羽人等众多形象,空隙处还穿插点缀着疏密有致、飘忽欲动的仙草和云气纹,盖钮为一回首鸾鸟,盖面绘一对人首鸟身的神禽,就连器盖内壁、内口沿等目力所及之处都绘满仙草、云气、连弧等精美纹饰。
这是想象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的神佛灵界,鸾鸟气宇轩昂、神禽翩翩起舞、异兽威风显赫、比翼鸟雍容华丽、佛像庄重肃穆、铺首相貌威严、羽人虚幻神奇、仙草栩栩如生,它们共同构成一幅浪漫潇洒、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
青釉羽人纹盘口壶,南京市博物馆供图
相对来说,1970年出土于南京市下关区(现属鼓楼区)象山王氏家族墓的青瓷点彩盖钵则要更小一些,通高不到13厘米、口径12厘米,只有一个面碗大小。纹饰也极为朴素,只是在钵盖上以点褐彩的方式装饰十字纹,钵体外腹装饰一圈点褐彩,其下釉薄见胎,隐现花瓣纹饰,此外再无其它纹饰。
青瓷点彩盖钵,南京市博物馆供图
奢和朴的民风转变
前者是孙吴晚期的瓷器,后者是东晋时期的瓷器,中间仅仅间隔一个国祚51年的西晋,为什么风格会相差这么大?考古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告诉记者,这跟瓷器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长岗村5号墓不大,全长仅5.08米,但出土了15件精美的瓷器、18件贵重的铜器,为南京六朝墓葬出土铜器之冠,可见墓主身份不一般,我们猜测青釉羽人纹盘口壶很可能是宫廷用品。孙吴晚期宫廷盛行奢靡之风,釉下彩绘瓷器可能正是在这种风气下应宫廷的特殊需求而烧制的。”不久西晋灭吴,晋武帝司马炎继位之初推行节俭,《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绝缣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在这种背景下,这类绚丽新颖的釉下彩绘瓷器转瞬即逝。
一般而言,越是短暂存在的东西越是珍贵,文物也不例外,况且青釉羽人纹盘口壶的工艺如此精美。它的出土,被称为“国内古陶瓷考古界石破天惊的发现”。王志高表示,这件盘口壶出土之前,陶瓷研究界普遍认为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烧制始于唐代中晚期的长沙窑,青釉羽人纹盘口壶的出土,证明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了烧制釉下彩绘瓷器的先进工艺,将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足足提前了约500年。在它出土之后的20年间,同类瓷器在众多的六朝墓葬和遗址中再无发现,它为研究孙吴至西晋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提供了唯一的实物资料。直到进入21世纪,南京市博物馆为配合城市建设,对六朝建康都城所涉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才又发现了一批孙吴时期的釉下彩绘瓷器和残片。这些文物埋藏的位置,也更加证明了釉下彩绘瓷器的使用者身份高贵。
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2012年、2013年分三批公布了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能列入这个目录的文物只有195件(组),可谓是“国宝中的国宝”。其中2013年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就包括这件青釉羽人纹盘口壶(目录中称“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东晋后,釉下彩绘瓷器虽然消失了,但工艺相近、手法简单的釉下点彩瓷器却方兴未艾,青瓷点彩盖钵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类瓷器在孙吴、西晋的墓葬中很少见,东晋开始数量大增,南方各省的东晋墓葬中几乎都有出土,涵盖盏、钵、洗、盂、盆、壶、罐、砚等众多器型。我认为这与东晋初年大量中原士族百姓南渡,整个社会习俗以及审美习惯发生较大改变有关,其简洁朴素的装饰风格更符合东晋社会崇本尚无的风气。”王志高教授说。
谁是人气王?
谁将进入独立展柜?
决定权在你手中!
赶紧点击这里进行投票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雷/文朱丹清/美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