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南京观察(第169期)
(资料图)
【要闻】
精彩试读>>>
南京固城湖增加了一个西湖的水面——碧波见证,桑田沧海一甲子的轮回
昔日与湖争地,今日还地于湖。望着眼前一汪碧波,七旬老人江文森良久无语。“视野开阔,有水就是好啊。”这是老人第三次来到新大堤。前两次新堤还在施工中,围挡隔住了视线,老人看不到圩区熟悉的模样。这次他终于看到了,6000多亩蟹塘、鱼塘变成了湖区,碧波无语,却勾起了老人的过往记忆。
南京最西南面是高淳,高淳城中有一座湖,名叫固城湖。固城湖是高淳的“水缸”,至今仍承担着全城一半的供水,也是高淳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是长江下游乃至太湖流域的重要调蓄性湖泊。
新中国成立初期,固城湖湖面约76平方公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增加耕地,历经多次湖滩围垦,到上世纪90年代,湖面缩减到30多平方公里。
2019年高淳启动固城湖退圩还湖,新建堤防,拆除老堤,扩容湖面。今冬,退圩还湖工程进入扫尾,固城湖增加湖面6.11平方公里。
从围湖垦田增加粮食,到还地于湖改善生态,一个甲子的岁月见证了沧海成桑田、桑田又沧海的轮回变迁。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聚焦】
精彩试读>>>
“霸屏”多份全国榜单的背后——三个聚焦,推动江宁高质量发展
日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区)榜单出炉,江宁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第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江宁位列第七,居长三角地区第一,较上年度前进三名;在“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中,南京市江宁区位列全国第六……
在多维度榜单中持续“霸屏”,背后是江宁区久久为功的产业实力、孜孜以求的创新劲头。今年以来,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江宁区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聚焦园区、企业、产业,坚持项目引领、强链补链、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主阵地、焕发新活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纵深】
精彩试读>>>
徐庄高新区培厚沃土激活“第一资源”——紫金山下,创新“梦之队”起飞
12月2日,尽管气温骤降,但行走在徐庄高新区,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创新热浪——
包括5名院士、28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科技天团”在这里竞攀高峰;202家人才企业深耕沃土,在不同的赛道上逐梦奔跑;今年以来,园区已有4名人才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位居主城高新区第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徐庄高新区坚持人才优先,以改革思维突破瓶颈制约,用最多元的渠道招引人才、最健全的体系培育人才、最优渥的生态留住人才,为四海英才构建有温度的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聚焦‘引育留用’,破解‘急难愁盼’,切实把主城的区位、配套、人文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徐庄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将以创新引领为主线,以产才融合为依托,组建人才“梦之队”,为玄武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扛起主力担当。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注】
精彩试读>>>
教育国奖缘何花落城郊街道——成风化雨,“向善教育”沁心房
近日,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发布,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的“向善家长学校”榜上有名,是全省唯一获奖项目。
“向善家长学校”是西善桥“理想教育小镇”的核心内容之一。近五年,街道聚焦“把孩子培养好、把家庭建设好、把社会治理好”的目标,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全要素力量,以产业思维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走出了一条覆盖全区域、全周期、全人群的“大教育”之路。
从诸多名校资源的导入,到一大批“优秀家长”“超级家长”从“向善家长学校”毕业,再到“开放大学”让1200余名老年文艺骨干走上舞台,西善桥街道以教育为切入点,成风化雨、润物无声,人口素质提升了,治理成本降低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善育之城”不断绽放蓬勃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键词: 桑田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