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去年年底,苏州核酸采样亭在全国率先“变身”发热诊疗站,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解决了就诊需求暴涨的燃眉之急,赢得了不少赞誉。最近,苏州市姑苏区街头的核酸采样亭又变身成爱心互助服务站、环卫休息站、爱心漂流书屋、快递收发站、游客小站……在变化中带给群众实惠与便利。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社会面检测量大幅减少。而此前建造的核酸采样亭造价并不便宜,加之内部还有空调等设施,如果长期闲置,不仅会浪费资金,还会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空间,存在用电、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最大化对其“改造再利用”,以让其发挥“余热”,无疑能让这些防疫物资物尽其用。通常而言,这些亭子位于街道、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如果将其改造成简易公厕、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或户外工作人员爱心驿站,能够方便户外劳动者、居民和游客,城市治理也更具人性化和温度。
当然,核酸采样亭其实仅是防疫物资再利用的案例之一,目前,很多地方紧扣新的形势任务、紧抓防疫物资特点,让防疫物资在灵活应用中“重现生机”。比如,济南高新区用最短时间将方舱“健康驿站”改造成“济高技能人才公寓”,缓解园区企业员工周转性住宿紧张问题。再如,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将疫情期间为居家观察人员配备的门磁配发给了辖区内的独居老人,用以对独居老人生活安全进行监测。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社会公共治理理念方式之变,也是城市管理创新思维之变。这些变化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多些敢闯敢干,才能多些“应时应需”的创新之策。在如何利用闲置防疫物资的问题上,各地均没有先行经验可以参考,苏州等地“摸着石头过河”,努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最大化盘活和利用闲置资源,获得了省内外干部群众的认可,也被国内不少地方“抄作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防疫物资该如何用、给谁用,旧有的防疫物资如何改造,怎样充分挖掘其潜能,都需要好好规划。以核酸采样亭为例,其虽然可以被改造成功能各异的站点,但毕竟不是专门为此设计的,如果定位不当,容易出现“排异”,因而如何更好规划和改造,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此,有关部门除了听取专家意见外,也应充分汲取当地居民和群众的意见,最大程度上凝结群众的智慧。
(韩宗峰)
关键词: 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