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河道湖泊、沧桑的桥闸设施,一道道翻水线、一块块水网圩区……这些散落的水文化遗产见证着一座城市与水有关的往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南京,近2000项的水文化遗产,挡住时间的“磨损”、扛下风雨的“侵蚀”,无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历史,在它们的身上刻下许多南京独有的印记。
“我们从很早就开始着手做南京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的项目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干有成说道,“我们跑遍了南京的每个乡野村落,收集查阅了各方资料。”
日前,《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项目》通过验收,南京的各类水文化遗产共调查到1936项,占江苏水文化遗产总数(8322项)的23.2%。“这一占比,应该说还是挺高的。这也是因为南京这座城市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有成说。
第一个特点,在于南京的流域跨度广。“南京跨越了3个流域。北边的六合,有一部分属于淮河流域;中部属于长江流域;南边的高淳,又有一部分属于太湖流域。”干有成介绍道,南京相当于跨越了3个流域6个水系,因此历朝历代的南京人,都会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进行水系之间的勾连。“这就意味着南京的水文化遗产数量多、种类也多。”
“南京是一个地貌特征非常多的地区,这决定了它的水利工程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从地貌上看,南京既有山地丘陵,也有沿江平原,还有河谷腹地,因此带来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南京的水文化遗产的类型很是丰富。此外,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都城水利也留下了许多遗存。干有成表示,这也带来另一个特点——“等级高”。
从春秋到六朝,从南唐到明代……在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存、生活,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水利遗产,使得南京的水文化遗产时间跨度大,“这也是很多城市比不了的特点之一”。
水是南京凸显的文化符号。
秦淮的婉约秀美、长江的万丈豪情,它们在南京交织,“流进”城市古今发展的脉络。
万里长江奔流至苏皖交界一带时,受江南山势阻遏由西南折向东北,至南京城北下关附近时又突然转折东流,从而形成一个“厂”字形的大曲折。“这一地形地势,使得南京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接近淮河、也最接近中原地区的城市。”干有成表示,也因为这突然北上的江段,南京亦被称为“江东”。
“南京是江苏省内唯一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对南京城市文明的起源、变迁和未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有成看来,长江孕育了南京生生不息的地域文明,深刻影响了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格局,为当前和未来城市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廊道和创新载体。“长江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要保护好长江、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潘青松 田梅
统筹 王高峰
文字 丁叮
视频 张琦
制图 朱丹清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