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宿迁市发布《宿迁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宿迁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对宿迁市、县中心城区公厕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作出统一要求。
2020年1月,创成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2年11月,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宿迁市法治政府建设就交出了“示范答卷”。
(资料图)
“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到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来考量,放到‘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中推进。”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表示。宿迁市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统筹推进法治宿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上聚焦用力,提升立法制规的完善度、行政决策的科学度、行政执法的规范度和应急处突的专业度,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立法制规更完善
最近,宿迁市启动新一轮党委巡察。作为巡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专项巡察组围绕贯彻上级部署、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学法普法、队伍建设、组织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
“宿迁在全国率先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治巡察以来,已在全市完成7批次110余家单位法治巡察,以此全面检视各地各部门法治建设水平,有力倒逼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宿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韩学艳介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正不断推动法治宿迁建设铿锵前行。
2019年以来,宿迁全市行政机关败诉率大幅下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宿迁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处长郝浩然介绍,为破解行政过错责任追究难题,宿迁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行政决策、行政执法主观过错导致败诉进行问责追责,有效压降了行政机关败诉率。
在全省高质量考核中,宿迁法治建设指标连续三年位居第二,2021年宿迁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综合满意度达93.77%,跃居全省第一。近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中,宿迁成功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完成了从全省示范到全国示范的升级。
行政服务更便民
“嘀!”刷脸完成,身份证、驾驶证等10多类常用证照数据全部“秒级推送”自动关联,边境通行证所需的所有材料同步出现在民警的电脑里……
12月12日下午,亲身体验了宿迁市自主研发的身份智慧认证系统后,市民吴先生对这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落地的“免证办”服务赞不绝口。
“初步实现了从‘现场提供’到‘网上核验’、从‘纸质证明’到‘电子证照’,全年可为企业和群众减少各类纸质证明材料约20万份。”宿迁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吴昊介绍,目前,宿迁已有8个公安局政务服务大厅和30多个派出所开设“无证明公安政务服务”示范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免证办”“减证办”服务。
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得益于宿迁市推行的一件事审批改革。2021年,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的原则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宿迁市全面推动24个“一件事”审批制度改革。
如今,走进宿迁市便民方舟,企业注册、税务办理、投资建设、社保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住房公积金办理、公共资源交易等11个服务大厅共计302个窗口,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在创业、兴业、置业、就业中,提供最多跑一次的“一件事”服务。
改革以来,办理环节平均压缩54.9%、申报材料平均减少53.1%、办理时间平均缩减70%以上,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监测90%指标全省领先,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全省第一。
基层治理更贴心
“从去年5月份开始,小区里有了综合执法工作站,很多问题不出小区门就解决了。”12月20日下午,宿迁市景尚佳园小区的业主王彬满意地说。在这个只有30平方米的工作站中,城管、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消防救援大队的工作人员协同办公,主动对接群众需求清单,精准化解小区执法难题。
“我们打造了‘721’工作模式,七成问题服务解决、两成问题管理解决、一成问题执法解决。”宿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文杰介绍,工作站集合了执法进小区、垃圾分类、沿街商铺信用管理、禁燃禁放等多项功能,自成立以来,全市共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80次,整治小区内各类问题2.6万余件,有效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宿迁市在全市各地设立了156个这样的工作站,辐射全市890个居民小区,解决各类问题4.5万个。
“小矛盾、小纠纷在家门口解决,法律服务也能送到家门口。”宿迁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处长刘举介绍,宿迁创新帮扶救助对象法律援助“申请即办+上门服务”机制,对全市23.7万名社会救助对象的法律援助需求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登记造册。依托各级民政部门的帮扶救助中心,建立起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分中心(工作站)。
如今,宿迁已在民政、人社、工会、残联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快速、精准识别法律援助申请人相关信息,排查各类法律需求2906件,化解7002件矛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孙旭晖 朱文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