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种花家,即“中华家”的谐音。春和景明,万物生发,一年一度的“春天的盛会”如约而至;此时此刻,种花家的8500万江苏儿女正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策划推出《种花家的“江江”和“苏苏”们》系列报道,将视角对准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内的优秀江苏儿女,这些“江江”“苏苏”们初心如炬、锐意进取,他们的奋斗之路与追梦之旅,也必将激励着更多“江江”“苏苏”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相关资料图)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医学生。”谈及自己的身份,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有袒露了自己学医的初衷——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让更多的人免受疾病的折磨。
李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身为“90后”青年学者的他,如今正带领着科研团队长期密切关注传染病传播的走向,通过长年累月的分析研究,以期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跑在病毒的前面,于无声处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想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点事”
李有当年读的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七年本硕连读生涯中,一次暑期实践的机会激发了他对科研的浓厚兴趣。“那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学生视力保护的情况以及他们用眼的行为和习惯。”李有回忆道,从收集问卷、整理数据,到分析数据、论文撰写,再到成果的最终发表,那是他第一次亲历了科研调查的整个过程。“我对数字非常敏感、对统计也很感兴趣,所以相比死记硬背,我对这样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等科研过程更感兴趣。”
兴趣和热爱驱使着李有在硕士阶段选择了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逐渐积累起更多现场调查的经验。他硕士阶段的研究课题是孕妇孕期膳食营养状况与体内DH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定期进医院督导和核查孕检成了他的科研日常。
“现场调查其实非常辛苦,除了要与临床医生沟通、与负责检测生物样本的企业接洽,还要与科研项目的资助方反馈协调。科研并非埋头搞研究就够了,还要应对、处理和维护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李有说,正因为如此,他起初对自己的角色并不适应,沟通效率比较低。“而且当时很多人一看我是个学生,不等我开口直接就说‘我不和你谈,我要和你们的老师谈’。像这样受到别人轻视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李有说,“所以我在学生阶段的科研过程中感受到的,很多时候并非肉体上的累,而是精神上的疲惫。”
科研的压力压不倒坚韧的心,李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他想要摸透流行病的传播规律,想要通过数字和统计的力量遏制疾病的扩散,想要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点事。在这样一种强烈信念的支撑下,李有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于2016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全球健康中心攻读博士。
“国家有所需,我们就要有所为”
海外求学期间,李有选择了将传染病流行病学作为博士以及博士后的研究方向,主攻的课题是多种呼吸道病毒的季节性流行规律。“这其中就包括普通冠状病毒的季节性流行规律。”李有说。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身在国外的李有非常挂念家里,但又无法轻易回国。“爸妈年纪大了,健康码、行程码之类的不会弄都要来问我。我也是先在网上查,然后再告诉他们。”李有从那时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该为祖国、同胞和亲人们做点什么。于是他提前三个月结束了自己博士后的工作,赶回国内,并把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经验带了回来。
李有说,“国家有所需,我们就要有所为。国内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这个课题当即成为了我和团队成员第一时间投入研究的事情。”
“我回国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李有说,“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是时代的所需在感召我回到祖国,因此我做出回国决定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
“让疾病防控跑在病毒的前面”
李有2021年10月回到国内,11月便以高层次引进人才的身份入职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了《柳叶刀》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回国之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立足现场调查,把国内流行病传播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做起来,深入研究国内人群的流行病传播规律。”他说。
李有如今的研究囊括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譬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非常受关注。我们从去年开始,开展了儿童呼吸道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李有表示,目前,他和学生们正在长期追踪,从而深入了解在幼儿园当中暴发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科研工作者需要更进一步,采取更有预见性的防控手段,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跑在病毒的前面,从而筑牢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长城。”李有说。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采写:陆威
视频:王子杰
包装:陶蓉 王子杰 朱丹清
关键词: